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坚持改革创新优服务、依法依规防风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干部法治素养不断提高。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232户,办结审批服务事项84746件。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在省委要情快报、省职转办刊发;“铜川市拓展政务增值服务‘三项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案例,被省发改委评为2024年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建设,提升法治思维。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提升行政审批质量和效能为目标,着力提高行政审批队伍能力素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能力和效率。二是坚持学法用法。定期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学习,认真开展交流研讨,邀请法学教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教育培训会作《行政许可法》专题培训,确保行政审批权力授权有法、行使有规、监督有效。三是扎实开展案卷评查活动。重点对许可程序是否合法、法律适用是否准确、文书制作是否规范等方面采用一案一评的方式开展了自查、互查互评和集中评查,全面提升了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
(二)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化解风险隐患。一是成立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完善重大决策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建立行政审批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将行政许可事项分为“科室办理、分管领导审核办理、会议集体研究办理”三种类别,前两种办理方式达到90%以上,加快了审批效能和速度。二是建立风险点防控机制。对行政许可事项按照政策风险、廉政风险、法律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逐项进行防风险排查,形成了《风险点防控清单》,制定了防控措施,确保了依法依规开展审批。三是出台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聘请了陕西絜矩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作为法律顾问法参与重大审批事项法制审核。2024年度法律顾问团队参与重大事项21次;开展涉法业务讨论会33次;制定规范性文件2件,备案2件。四是提升政务信息公开质效。编制完成130项乡镇服务事项清单、205项社区服务事项清单、165项村级服务事项清单并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点进行公开。
(三)推进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推动改革落地。一是大力清理整治变相许可。依法对全市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对无法定依据实施审批、“隐性审批”、变相审批,以及随意增加许可条件等行为进行清理,编制发布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行政许可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统一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管理,实现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事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一切权力进清单”。二是统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制定印发《铜川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重点事项集中攻坚一批、优化提升一批、主动拓展一批、落地实施一批,目前市级182件、区县92件一件事已全部上线。三是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市348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受理,以四大特色服务专区为引领,统筹推进“综窗+专窗”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帮办代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等窗口建设,市、区(县)1018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秦务员”,9139项事项实现“网上办”、7410项事项实现“马上办”,“一网通办”率达到93%。与江苏、河南、山西、山东、湖南等省内外21个地市签订跨区域通办合作协议,通办事项达1633项。强化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开展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联合验收,线下“面对面”现场踏勘向线上“屏对屏”远程踏勘转化,推出食品经营许可等10项远程踏勘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未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法治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二是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不够丰富,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创新力度还需加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证照分离”等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