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通过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治理,“四维发力”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一是统筹谋划建机制。制定印发《铜川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根据掌握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定期开展风险会商,明确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靶向施策抓关键。聚焦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校园周边、农村集市和旅游景点等重点领域,实施“双随机+网格化”监管模式,坚持自查自纠与督促整改相结合、专项执法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整治无证经营、销售过期食品及“三无”食品等行为。通过日常监管、案件查办、监督抽样、舆情监测等举措及时发现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动态管理清单,靶向治理食品安全隐患。
三是严查重处强震慑。针对农村消费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深入开展排查整治,以食用农产品、酒类等农村地区消费量大、风险隐患相对较高的食品为重点开展监督抽检,全市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500余家,发现涉嫌违法线索90余条,组织食品监督抽检1422批次,合格率98.4%,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3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581.16公斤,对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多元共治聚合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系列活动,面向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群众开展了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和投诉举报渠道宣传,印制宣传手册海报等各类宣传材料4000余份,全方位提升农村群众辨别假冒伪劣食品能力。组织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专项培训2期,充分发挥基层“前哨”作用,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