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垃圾分类新时尚 共建绿色新生活
——铜川新区推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秦住建  发布时间:2022-05-24 08:4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新区位于铜川市南部,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点建设区域,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层。铜川新区核心区域,北至北环路,南至新纪元大道,东至梅七线,西至西环路,面积3230公顷。全区共有公共机构311个,居住小区71个,75155户。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坚持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目前,全区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小区覆盖率达到95%,民众知晓率达90%,满意度达85%,投放准确率达80%,资源化利用率达35%。
  一、建章立制 强化联动 让垃圾分类工作行稳致远
  一是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及各街道办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压实各部门职能,协同市分类办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二是印发《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省级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标准》《示范小区建设导则》等标准导则,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政策,指导科学分类。三是建立区级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督导、检查、考评制度,坚持每月对居民小区监督员履职、分类实效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督促问题整改。
全区坚持以“党建引领 示范带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引领带动的作用,充分调动体制内的力量,带领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形成了示范一个机构、带动一个行业、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引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朝着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的方向稳步向前。
  二、宣传引领 全民参与 为生活垃圾分类注入动力
  “垃圾分类,宣传先行”。从“小切口”入手,将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变成美好生活“民生大事”,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培育市民的垃圾分类文明习惯。一是先后开展主题宣传及志愿服务活动350场次,2021年全年举办了33场“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小区、进万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发放铜川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资料10万余份。二是依托城市道路、建筑围挡、LED电子屏、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渠道,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利用“两微一端”等市、区融媒体平台,开设了生活垃圾分类专题专栏,并向新区居民群众发送垃圾分类知识短信280万条。三是坚持从娃娃抓起,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使“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让文明从小养成,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实践活动180余场次,打通校园、家庭、社区通道,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三、完善设施 分类施策 助推垃圾分类显现实效
  垃圾不止于分,分好类的垃圾如何收运处置,才是关键。新区坚持按照“以完善末端处置倒逼前端精细分类”的思路,规范分类设施配置。一是在新区71个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房221座,可回收物智能回收屋48座,改造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屋32座,居住小区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在居住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配备专职督导员221人,负责现场宣传劝导和上门入户示范,引导居民正确投放。三是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建立了以直运为主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配套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清运车和分类电动三轮车,并规范统一了车辆外观标识标志,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提升分类处理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进铜川安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铜川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分类处置垃圾,实现了生活垃圾可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变再生资源等,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分类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2021年,全年回收利用可回收物3.1万吨,规范暂存有害垃圾17.4吨,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1.6万吨,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15.2万吨。
  四、特色建设 智能支撑 让垃圾分类更加精细化
  新区积极探索建立可回收物的“前端精细分类、中端规范运输、末端系统处理”的全流程“资源化”模式,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在回收、分拣、处理等环节的运作效率,大幅提升资源回收率,减少垃圾填埋量。一是完善可回收物回收设施建设,在居住小区、公共区域规范设置了可回收物投放设施设备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现了可回收物回收网络全覆盖。二是提升收运及处理能力。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各片区生活垃圾收集管理机构签订协议,对可回收物进行分拣后运至印台环保产业园,按照废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纺织物等不同类别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再生循环利用。三是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将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并入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流程动态实时监管。通过网上预约、“爱分类”APP、电话预约等上门收取方式,实现了可回收物的投放、收运、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日益显著。
  在“互联网+”回收模式下,利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居住区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的“两网融合”,对再生资源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化管理后,全流程可视、可溯、可控,促进了线上交易和线下回收有机结合,推动各个回收处置环节高效衔接,从而建立起“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可回收物“资源化”特色模式。
  目前,新区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入、市场运作、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也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美丽。下一步,新区将继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处理体系,突出示范模式打造,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络编辑:李哲
信息审核:刘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