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关于对《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

来源: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1-01-06 09:0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市级各有关部门: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2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人社局起草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单位意见建议,修改意见建议需加盖公章,于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18:00前反馈我局,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苗  宪
  联系电话:0919-3183552  0919-3185685(传真)   
  附件:《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月6日 


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20〕19号)精神,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激活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市场,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
  1、鼓励创办个体经营实体。优化工商注册登记服务,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允许劳动者依法自主选择经营范围,不限定条件、不增设门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扶持一批休闲店、美食店、创意小店等经营实体,打造人气旺、特色浓的小店集聚区,进一步增加灵活就业机会。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请2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可申请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1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登记当月起,3年内每年按每户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鼓励商业银行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信贷服务,合理降低个体工商户融资成本。(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拓宽非全日制就业空间。落实财政、金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批发零售、保洁绿化、建筑装修、养老护理家政等行业提质扩容。鼓励品牌连锁便利店通过加盟、增点等形式,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加快推动城乡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创办各类社区服务机构,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老年人服务、幼儿托管、病残管护、家政小时工等便民服务岗位,增强社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加强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医保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落实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费等费用,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加强与电商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非遗”产品通过线上平台多渠道运营。加大对本地电商销售平台的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网红产品。鼓励各区县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具有鲜明铜川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市委网信办,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自主创业环境
  5、优化服务管理零收费。对需要办理相关行业准入许可的,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审批。优化重点领域审批流程,深化“服务全进入、窗口全功能、流程全优化、代办全覆盖、首办全负责、邮寄服务全推行”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满意铜川”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快铜川“办事一次成”向铜川“办事不用跑”转变升级。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赋予一批市场准入、卫生健康、民生保障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为小微企业和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不得额外设置条件变相收费。(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落实阶段性减免国有房产租金政策,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帮助个体经营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减轻房租负担。对在疫情期间给予中小企业房租、标准化厂房租金、物业费用减免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特色载体,从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奖补。积极发展“摊位经济”,各区县可利用背街小巷、空闲场地,合理设置早市、夜市等流动摊贩经营场所。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将闲置空间、非必要办公空间改造为免费经营场地,优先向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力度
  7、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培训。组织毕业生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公益培训课”,通过高校网络就业平台开设市场急需、专业相关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围绕我市新产业、新职业发展需要,将技能类新职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工种范围,加强新职业培训导师培养,引导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社群健康等更多新就业形态发展,指导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新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支持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养老、托幼、家政、餐饮、快递、维修、美容美发等服务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线上培训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规定落实补贴到企业到机构到个人。组织有创业意愿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统筹运用创业导师团队,开展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促进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开展互联网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试点。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对电商从业者、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就业农民开展电商营销操作等培训,提高电商从业人员应用能力。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申报评审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8、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在市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设灵活就业服务专区,在乡镇、街道设置服务专栏,免费发布非全日制或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招聘,送岗位进基层进社区,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引导帮助农村劳动力开展灵活就业。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建立“共享用工”服务平台,帮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各区县可选择交通便利、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设立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组织劳务对接洽谈,加强疫情防控、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持续完善铜川市“淘”就业平台,充分发挥铜川市人力资源市场作用,搭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免费向劳动者提供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招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服务外包、人才测评、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根据其服务项目、服务人数、服务效果等给予适当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分类指导,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引导产业(行业、地方)工会与行业协会或行业企业代表协商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工时标准、奖惩办法等行业规范。加强对企业劳动报酬支付的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工作,加强对拖欠工资违法失信用人单位的惩戒。积极探索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开展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持续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将建筑业纳入我市工伤预防重点行业,切实保障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大对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帮扶力度。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确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2021年可继续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对2020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1年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家庭申请社会救助经济状况核查认定时,对其必要的就业成本,核算家庭收入时进行扣减,扣减后符合低保标准的按规定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强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救助帮扶,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快组织实施,确保支持灵活就业政策有效落实,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


网络编辑:胡桢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