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金融办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2011年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8 14: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1年以来,铜川市各级金融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贷款投放的适度增长,努力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金融运行情况及特点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1.5亿元,较年初增加35.88亿元,增长14.6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9.83亿元,较年初增加10.4亿元,增长13.1%。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4.08亿元,占比15.68%,较年初增加2772万元,占比上升1.7%。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1.06%;人身险保费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4.78%。补充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至9月底,耀州区诚信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增加675万元、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余额为1.19亿元,金融业运行整体保持着平稳态势。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投放重点进一步突出,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重点企业、中小企业、“三农”及个人消费等领域,其净增量占各项贷款净增量的82%;二是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明显,贷款稳定性增强。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8.8亿元,增长21.12%,占全部贷款净增量的84.62%;三是个人贷款增加较多,有效满足个人消费的合理资金需求。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达到34.65亿元,较年初增加6.17亿元,增长21.66%,占全部贷款净增量的59.33%。四是银行贷款投放回笼频率加快。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1.52亿元,累计收回贷款18.68亿元,银行资金周转率有所提高;五是企业异地贷款增加较多。截至9末,我市企业在异地贷款余额达到22.96亿元,比年初增加10.05亿元,为我市大中型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铜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金融机构实力增强双赢的目的。
二、全市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能力较低,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铜川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投资资金来源中信贷资金比重相对较高,金融资产过多地集中于银行信贷,集中于中长期贷款。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56.34%,煤炭、水泥、铝业、电力等支柱产业的贷款余额占到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近50%。
二是优势项目较少,新兴行业项目缺乏吸引力,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集中度较高,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很难吸引到更多的金融资源向我市配置。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31.91%,低于去年同期4.24个百分点,而且贷款也主要集中在水泥、煤炭、铝业、电力等行业。据调查,在某工业园区的入区企业中,2010年仅有三户企业满足银行条件获得贷款,其他企业则由于项目缺乏优势、进度缓慢等,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难以得到资金支持。
三是信贷进一步集中,隐含风险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是贷款行业集中度过高。如2011年7月末,全市前十大户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47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31.69%,由于贷款集中度较高,如果市场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都将增加银行风险;二是单个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如建行铜川分行今年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电力行业,占其全部新增贷款的75.37%,行业过于集中,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四是信贷结构不均衡,贷款仍然偏重大中型企业。截至9月末,全市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7.33亿元,在全市贷款中占比为30.42%,较上年末上升3.3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8.56亿元,增长44.98%。9月末,小型企业贷款在全市贷款占比仅为18.36%,较上年末下降2.2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1.65亿元,下降6.56%。信贷资源持续向优势资源性行业、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依然明显,小企业贷款继续下降。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

 

 


网络编辑:金融工作办公室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