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发改委(省营商办)发布《2024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我市“铜川市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铜川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2项案例入选。
案例1:铜川市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铜川市紧抓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争相发力,积极争取政策,不断创新机制、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对接做好金融要素服务保障工作
会同市工商联为全市民营企业选聘“金融服务员”72人,携同各部门、各区县积极组织全市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等政银企对接活动,聚焦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及全市主要产业发展积极发力,持续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努力提供金融支持。
精准施策保障重点领域信贷资金需求
协调金融机构有效发挥信贷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聚焦城市转型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政策及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充分释放信贷投放空间,积极探索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融资瓶颈问题,在保障重点领域金融需求方面取得新突破。
优化环境持续压降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
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坚持总量调节和结构优化并进,以信贷投放“旬监测、月督导、重点约谈”机制为抓手,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3年年初下降36个基点,当年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01%,较年初下降0.56个百分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响应全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政策要求,当年新增融资担保业务严格执行0.5%以下费率,且在企业及个人创业贷款担保方面见贷即保、并执行零费率。
积极探索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紧抓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西安银行通过订单融资等方式,为电商企业贷款授信300万元,平均利率4.25%,实现电商供应链融资“陕西首单”;长安银行、耀州联社为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集体经济量身定制“乡村振兴光伏贷”“三秦光伏贷”产品,贷款期限达到20年,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5%以下,目前共计投放贷款1135万元;耀州联社、农业银行等机构开发“樱桃贷”,支持新区陈坪村樱桃产业发展、推进樱桃设施化改造,累计投放贷款1221万元;以香菇产业链为试点,打造“金融服务全链条+产品覆盖全周期+减费让利全流程+金融机构全参与”服务模式,累计投放贷款5488.23万元。
加强培育积极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修订《铜川市促进企业上市挂牌管理办法》,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力度。组织各区县、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筛选37户优质企业申报2023年度省级上市后备企业,澳威激光等12户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入库。组织区县及专业机构赴重点企业调研百余次,深入实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指导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努力协调外部优质资源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走出去+请进来”争取金融支持
先后邀请人民银行总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金融机构来铜考察调研,深入园区、企业了解全市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同探索政金企合作路径,积极引入外部资源解决全市融资难题。7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全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对接陕金资等企业来铜投资指导,与陕投集团签订《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推动全市产业投资、农信社改制等工作。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营造良好环境
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清理整顿长期停业、“僵尸”等地方金融监管对象42家,深入开展地方金融组织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优化全市金融环境。制定《铜川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隐患摸排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开展金融领域非法放贷专项整治,严格按照“禁增量、压存量、控风险”原则防范化解处置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促进全市金融秩序持续向好。
案例2:铜川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
铜川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增幅57.89%,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突破亿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双双实现零突破。
围绕示范区创建核心,高位谋划助建强基础
出台《铜川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实措施》《铜川市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27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铜川市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工作机构负责,区县部门齐抓共管的保护工作格局。市、县区分别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工作站,重点部门、重点园区及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站和联系点,形成市、县(园区)、企业三级上下衔接、整体推进的保护工作体系。坚实的组织保障为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信息化建设特色,数字赋能助智慧监管
搭建“铜川市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数字化展示大厅,为企业提供缴费预警、一键维权、电子存证、运营交易等一站式公共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执法人员通过平台开展日常监管、执法检查、诚信黑名单公示等工作,实现了对全市8000余条知识产权数据统计分析,11万户市场主体开展日常监管,在全省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辅助执法办案,率先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一企一码社会监督,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能力提升。
做实三项重点工作,执法有力助严格保护
一是以便利化服务完善维权援助网络。在各区县均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实现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全覆盖。建立“铜川市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线上专家库,为企业在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二是以执法联动深化行政司法衔接。市场监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仲裁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健全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衔接、调仲对接、诉调对接、海外维权等7项工作机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确保信息互通、提前介入、及时移交, 实现行政与司法机关案件办理全流程、全方位顺畅衔接。三是以铁腕执法增强行政保护效能。在“消博会”“农高会”“丝博会”等重要展会期间,提前摸排参展企业信息,指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蓝天”“铁拳”等专项行动和30余次专项检查,不断加大对“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亚运会等重要赛事监督检查,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全方位多领域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