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新区:务实高效加油干 引领创新奋争先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02 09:3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初春时节,在新区产业园项目工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夏天一样的火热。
  在新区北郊野狐坡村东的京东(铜川)云仓,一群穿着花花绿绿衣裳刚从早班分拣线上下班的女工,三五成群正出厂区大门。听不清她们在说什么,但观言察色,也能猜出几分。走进厂房,另一群人正分拣、码垛货物,各行其是,紧张有序。上千平方米的厂房里静悄悄的。这里的员工基本上是野狐坡村里和附近村子的人,看着个个细致认真的样子,谁会把他们和农田里干粗活的农民联系在一起?
  “一月能挣多钱?”“不多,就两千多。不过每天只上一两个小时的班,你们锻炼走路的时候,我们就把活干完了。”一位40多岁的员工边分拣快件,边笑着回答,分拣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
  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宋双峰接茬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遇千载难逢。我村一下子就建起了三座大型厂房。新区绝大部分人肯定没来过、甚至不知道这里,但高峰期每天吞吐十万件的快递中没准有一两件就是你的。有了京东云仓和社区工厂,村里的村民都有事干了,劳动力也增值了,以前最让人头疼的病残人员现在也安排进厂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有了一份固定收入。
  到陈坪樱桃示范园,参观双拱双膜大棚、水肥一体化操作间、智控室,听了点花授粉新技术,不得不惊讶于现代农业的神奇。在新区管委会领导亲自包抓下,新区大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成,投资340万元的陈坪大棚樱桃示范点率先引进美早、晓文一号、萨米脱三个适合大棚种植的品种,冬月里的大棚樱桃披上现代化的盔甲,智慧农业温室物联网系统的应用,陈坪村果农的精心呵护,让这些“香饽饽摇钱树”分外妖娆。
  “陈坪樱桃发展20年,如何储备技术,解决果树老化问题,引领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我们新建6个棚,每个占地2亩,借鉴先进经验,不懈探索实践,保守预计每棚年收益20万元。”陈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司永涛信心满满地介绍。
  到天一秦昆制药有限公司,从车间主任口中得知,全自动生产线加紧生产,中成药配方颗粒产品仍供不应求。
  中骏世界城项目近17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主体已经完工封顶,正在进行楼体内部电网铺设、外墙保温、楼顶防漏处理等,预计2022年底前能交付使用。到了现场,只见塔吊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位于新区华原西道以北、长宁北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100.6亩的德荣臻悦府项目,“凹”字形售楼部正内装修和外围绿化,蜚声海内外的小说家贾平凹先生题署的“德荣臻悦府”赫然展现在正中石雕的卷轴上。企业深邃而独特的文化创意,热诚的文化情怀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引领创新的先锋理念令人叹服。
  当下,铜川新区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国家高新区创建蹄疾步稳……新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围绕全市“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任务,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开放联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25倍,年均增长6.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82.61亿元,年均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7%、7.3%、6.4%,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14.0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12倍,年均增长8.61%。
  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
  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初步形成中医药大健康、光电集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工建设全省首家磷化铟晶体材料生产线,天众新材料3.2万吨铝锂合金项目将填补我国铝锂合金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商业航天测控站建成投运,集聚商业航天企业30家,中国(铜川)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被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授予“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数字经济集聚企业181家,获批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谢赫特曼教授、院士专家团队8个,院士工作站4个。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铜川创业大街成功获批省级众创空间。成功建成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集聚金融机构70余家。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成功获批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陕果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投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政务服务急事约办、特事特办、不见面办理等模式,实施“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和“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等便民举措,首创办税“实体+自助”一站式服务,工程项目审批最短压缩至59个工作日。“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工商注册企业4038家,市场主体累计达20774户。
  城市品质建设展现新亮点
  形成“七横八纵”城市骨干道路网络,率先在全市开展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大耀城、荣盛国际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铜川大厦、悦豪酒店等高品质酒店建成投运,城市运动公园、工人文化宫、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开放。新建或改扩建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6所,率先在全市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成功创建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数字化疫苗接种中心建成投用,建成“区—街办—村(社区)”三级孙思邈中医堂。
  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 1.2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214元、11032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4.68%、8.2%。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跨省、省内职工和居民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累计实现904户2850人脱贫。行政村“村收集、第三方清运、区处理”垃圾处理模式覆盖率达到89%。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特色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智慧新区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消除儒柳村等5处黑臭水体,赵氏河出区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任务,华能照金煤电公司成为西北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电企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精心谋划高点起步
  “十四五”开局,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西铜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南北市区一体化、新耀一体化,立足全市“六大集群、五大中心”建设,在“高”和“新”两个字上谋篇布局,全面实施“1447”发展思路,即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总体统揽,依托新区核心区、省级高新区、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和中国(铜川)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四大板块,实施“新耀一体、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开放协同”四轮驱动,布局“打造产业绿色转型引领区、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打造全面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最具幸福感都市圈、打造生态循环发展新空间、打造都市乡村振兴样板区、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七大战略任务,将新区建成全省一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当好铜川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集群发展,打造产业绿色转型引领区。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双向并举,以“技术引领、集群发展、跨界融合、绿色高效”为导向,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重点构建航天科技、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城市经济新动能,打造产业绿色转型引领区。

  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式创新,以院校地企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创业生态营造、创新人才引育、科技金融服务支撑,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创新网络和创业服务生态,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

  开放协同,打造全面开放发展先行区。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机遇,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承接先进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移,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把铜川打造成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主阵地、主窗口。

  产城融合,打造最具幸福感都市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安全宜居为根本,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一谷一核三园一轴”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增强对人才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不断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绿色低碳,打造生态循环发展新空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生态保护系统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有序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建设绿色新区。
  城乡统筹,打造都市乡村振兴样板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乡村分级分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都市乡村振兴样板区。
  市场导向,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充分发挥新区作为开发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势,以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为方向,建立精简、高效、活力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营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
  2021年以来,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10月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上报完成固定资产88.58亿元、同比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1.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62.4%,民间投资占比59.56%,七项指标均分别高于年度考核指标1.7、12.9、4.8、0.8、3.7、2.4和9.56个百分点。上报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81亿元,同比增长7.0%;地方财政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5.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同比增长14.7%。培育“五上企业”25户、市场主体1101户,完成土地出让收入4.9164亿元。
  国家高新区创建蹄疾步稳。组建了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以新区为创建主体、“一区三园”联建共创的工作格局。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孵化载体3家、省市级研发平台2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大秦铝业成功申报为瞪羚企业,科技支撑助力效果显著,2021年9月23日,省政府对2020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予以表扬,奖励资金200万元。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顺利举办2021中国铜川秦创科技大赛,成功签约车规级系列芯片设计等6个获奖项目,引进的西安交通大学中药农残第三方检测平台项目已开工建设。
  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举全区之力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大抓落实。主动出击大抓招商。扎实开展“百日招商”活动,累计接待考察100余批次,实现项目签约金额279.07亿元、市域外项目到位资金114.45亿元、省级项目到位资金65.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2万美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5.31%、114.45%、103.38%和20.33%。合同项目开工47个,开工率81.03%;合同项目到位资金38.36亿元,到位率29.66%。全力以赴大抓项目。全年安排区本级(含高新区)建设项目71个,总投资608.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2021年两次全市重点项目集中观摩,新区均取得区县组第一名。陕汽兆丰智能工厂实现产值8864万元,预计全年可达1.5亿元;汉德车桥11月底批量生产;耿能车桥、大熊星座等顺利投产,航天振邦、天一制药等试生产。中骏世界城商业综合体主体已封顶,绿地不夜城商业步行街预计2022年上半年对外营业。商业航天城两栋单体成功申请专项债券2亿元。积极谋划项目,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26个,总投资105.7亿元,专项债券需求47.48亿元,排名全市各区县第一。用心用情大抓环境。在全市率先实行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进一步缩减施工许可证办理环节。以“双百双千”为抓手,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为大秦铝业、科达化工等企业协调资金3000余万元,促成大熊星座与西安重装、科达化工与汉德车桥建立供销关系,提升企业销量。畅通政银企对接机制,协调各金融机构为1108户企业投放新增贷款31.47余亿元。全力支持企业上市运营,储备澳威激光、星邑空间、起源农业科技等7家上市后备企业,其中3家已列入首批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新区可供使用的已批回建设用地6767亩。科技引领大抓落实。持续激发数字经济动能,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成功授牌,陕汽兆丰智能数字化平台被认定为市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平台项目。京东京喜分拣线项目成功签约,京东云仓入驻企业6家。加快“飞地园区”建设,西安创新中心累计入住企业15家,缴纳税收135万元;杭州海越大厦飞地园区入驻企业3家,冠玮电子科技、科恩仕笔记本天线生产线试投产运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第28届杨凌农高会上,2项产品获得“后稷特别奖”,1项荣获“后稷奖”。
  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高品质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一强化三落实两拓展两提升”和到村“六查”到户“六问”行动,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利用周末时间,白天入户走访、查找问题,晚上核实情况、督促落实,实现新区18152户64444人全覆盖,切实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49万元,完成支出1948万元。实施京东云仓、牛村千吨冷库等产业项目6个,先后认定科恩仕等社区工厂6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整村推进鱼池村、高家村等27个村,新建、改造户厕1902座。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集中两轮开展东环、北环违建拆除、栽种绿植等路域治理。按照“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要求,清理废品收购站40家。高分通过第二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熔断机制”“评星定级”等精准化治污措施,收获蓝天240个。赵氏河出区断面水质9月份以来实现历史性连续达标。投资1813万元扎实开展清洁取暖项目,新建任家庄村、上高埝村污水收集管道2.2公里,投资3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实施。强化督察整改,反馈问题已全部办结。持续用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新耀、新区坡头连接带建设,构建“大交通”、畅通“微循环”,打通长宁南路、恒春西路、太阳东城规划路等“断头路”9条,新建城市道路5.4公里;玉皇阁二号桥全线开工建设,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正在进行施工。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正在优化沮河西岸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实现年新增人口33180人。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精准排查管控中高风险地区来铜返铜3578人,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37749人,累计完成两剂次接种13.6588万人。梅乐园学校、高新实验学校、齐家坡小学、学府幼儿园、铜煤二号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620个。以高效能治理为发展保驾护航。扎实开展重大风险隐患及防范化解工作,聚焦“七个风险领域”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点8类64个,夯实安全监管责任,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约谈警示4家,罚款41.94万元。加强“平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和“智慧小区”工程,实地勘测84个小区及自然村安装监控点位880个。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现211个党支部6281名党员学习全覆盖,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清单278项,完成210项,加快推进68项。先后在秦岭小区、金谟小区等建成电动车充电桩34个,投资100余万元在任家庄、上高埝等村开展排水渠修复。精心组织党员干部“进万家、连民心、促发展”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进一家门、谈一次心、寻一条路、安一家人,结合中老村建设、发展等实际情况,34个区级部门齐心协力改变中老村面貌。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聘用第二批员额制55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4人。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27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和第三批3个省级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08名。新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3个环节31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咸丰路司法所被评为全省“六好司法所”。持续推进同级监督。扎实开展了2021年第一轮巡察,对5个部门、4个国有企业进行常规巡察,延伸巡察村(社区)4个,共发现问题102个,发现问题线索13件。全力支持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截至目前,受理信访举报56件,初核问题线索42件,了结10件,立案32件,结案37件,党纪政务处分37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干部作风不断好转。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区再鼓干劲,再添措施。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表示,要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实现,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中省市“十四五”规划,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新区规划,以实际行动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一要强化党建引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净化政治生态,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党工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机制,加强对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建立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行政、司法、群众、舆论监督等为补充的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出监督、巡察监督衔接,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充分调动全区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汇聚人民群众力量和智慧,形成推动规划落实的强大合力。二要加强政策保障。用足中省市重大项目专项建设资金、信贷及金融绿色通道、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争取中省市转移支付,完善新区在产业培育、创新创业、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对标先进地区,加强政策需求调研和对标学习,结合新区实际进行政策集成创新、先行先试。完善政策兑现落实机制,统筹政策延续性和协调性,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开展政策实施评估,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和实施效果监测分析,根据政策评估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重点。三要夯实项目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重大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规划、筛选和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项目包装策划,争取区内优质项目纳入中省市重大项目库,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投资推介,按照产业功能区“两图一表”,常态化开展专题推介和专题招商,加快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加大对储备项目和新签约项目的服务力度,优化内部流程,促进项目快速开工。对已开工建设项目实行重大项目清单化管理、专班服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四要强化规划落实。做好新区“十四五”规划与上位规划、专项规划协调衔接,编制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制定工作路线图、作战图,工作时间表、重点任务颗粒化分解表,建立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计划开展、有效落地。完善重点工作跟踪监测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根据实际适时动态调整规划目标和任务,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网络编辑:tcszsjxxk
信息审核: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