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4-08 11:0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21年,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加速恢复,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如期发布的《铜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图表,全面展现了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一、经济运行加速恢复,高质量发展多点发力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位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7.0%,位居全省第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3%,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2%,位居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0%,位居全省第四。

农业经济提质增效。《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全年粮食丰产,产量达32.06万吨,夏粮、秋粮、单产均较上年增加,园林水果、蔬菜及食用菌总产稳定,中药材发展迅猛,种植面积和产量双攀升,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畜牧业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以“链长制”为抓手,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稳中育优。《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市工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四大传统行业全部增长,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工业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长13.7%,高于能源工业9.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6.1%,重点工业产业链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

服务业平稳向好。2021年,编制并印发了服务业、文化旅游、商务、交通、康养、物流、数字经济等专项规划,40个服务业项目纳入全省“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复兴号”动车组开行,青惠一级公路、G342崾岘至画眉梁公路、合凤高速铜川段建成通车,西延高铁、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十四运铜川赛事、2021数字陕西建设高峰论坛、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开稳收,重点领域增长较快

投资高开稳收。受上年新冠疫情冲击影响,全市投资增速高位开局,随后5个月逐月回落,之后在项目集中开工的有力推动下,全市投资增速逐步平稳回升,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

高技术产业投资势头良好。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1%,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2个百分点,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连续11个月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

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市民间投资持续稳步增长,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在20.0%左右,全年增长24.5%,增速较上年提升4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6%,较上年提升6.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

三、新兴动能培育加快,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55个,涉及金额1788.02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443.98亿元。

重点产业链加速集聚。全市“链长制”推进有力,工业重点产业链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增长15.0%,拉动3.8个百分点。

科技实力继续提升。《统计公报》显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比上年增加3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比上年增加16家;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1项,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7项。成功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专利授权468件,发明授权13件。

四、民生保障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90元,比上年增长7.9%,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8元,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8元,增长10.8%。

社会就业保持稳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0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6735个。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一季度、三季度分别扩大0.3和0.2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PM2.5浓度改善16.3%,空气质量关中领先;岔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改善率全国第一。

2021年,全市经济在逆境中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实力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好企业纾困解难政策,稳定经济大盘,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网络编辑:袁继超
信息审核:曾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