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彰显地域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11-22 17:4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2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4%,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增速仅低于杨凌,继续位居全省第二。其中:企业单位实现增加值37266万元,个体户实现79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8%32.6%。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8.6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3.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08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

年份

增加值总量(万元)

可比价增速%

GDP (亿元)

GDP比重%

2008

17758

128.65

1.38

2009

20444

11.4

154.40

1.32

2010

24457

18.7

187.73

1.30

2011

33472

35.4

234.53

1.44

2012

45255

34.4

282.92

1.60

 

 

 

 

 

 

 

 

 

 

 

 

2、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双提高

2012年末全市文化产业企业单位329个,个体经营户1184户,分别较上年增加21个和36户;企业单位拥有总资产6.5 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年末从业人员数达到6535人,较上年增长12.8%。全市现有印刷企业34家,书刊零售企业20余家,陶瓷制作、剪纸等民间工艺加工制作企业46家,大型KTV休闲娱乐会所26家,较去年新增8家,新增营业面积2000平米。全市有报社1个,自办电视频道3套,广播频率2个,广电网络公司1个,有线电视覆盖全市76%家庭。新增国有文化产业投资公司1家,注册资本1000万。新增商业演出公司和文化传媒公司3家,年演出300场,场均观众300人。新建数字影院2家,数字高清屏幕6块,年放映电影达6000场次。

3、各区县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2012年,王益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125万元,印台区7120万元,耀州区9467万元,宜君县5586万元,新区9957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4.9%34.2%35.4%32.8%33.9%。王益区文化产业占全市比重最大,耀州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

4、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012年,我市对照金红色旅游名镇进行了高规格设计、大手笔投入,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景区建设快速推进,面貌一新。对药王山、玉华宫等景区设施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和维护。大唐养生园主要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健康产业园完成了选址工作,铜川文化艺术中心片区项目完成前期手续,牡丹养生苑建成投运。药王山大景区石刻艺术博物馆一期工程、孙思邈国医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陈炉古镇景区建设和玉华宫景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建成铜川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网和铜川文化名品展厅,为我市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搭建了交流、展示和服务的平台。高景国际影城建成开业,方便了群众观看3D电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文化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

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完成歌舞剧《天运思邈》和秦腔剧《照金岁月》、《妙善公主》文学台本,后两部戏已推荐省艺术创作会专家讨论修改。秦腔剧《照金这片天》获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参加省喜剧小品大赛第三届省少儿艺术节、省农民工诗歌赛和“喜迎十八大”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各类赛事,共获90项大奖,组织省内40余名山水画家赴照金香山写生采风,创作了百余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绘画精品,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我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1、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铜川的形象得到明显提升。药王山庙会、樱桃节、红色旅游、核桃节、玉华宫冰雪节等大型活动的开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扩大了消费群体,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活跃了商品市场,增加了商品销售量,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38万元,樱桃旅游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玉华宫冰雪节实现综合旅游收入3360万元。

2、文化产业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需要,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从2012年消费市场销售额来看,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等文化消费产品销售额均有大幅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实现销售额109.2万元,增幅高达42.9%

3、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签约项目资金500万。在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香港)合作发展推介会上,我市新创意文化公司与深圳光浩投资公司签订了1.8亿元的范宽山水画写生基地项目的合同。同时我市加大对文化企业支持力度,扶持铜川高景影城和昊维工贸二期工程等文化企业建成投入使用。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1、文化产业投入不足,行业门类不全

2012年,我市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业支出为2.3亿元,其中文化支出0.99亿元,仅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2.75亿元,仅占1.4%。我市文化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市场发育不全,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机构还是空白,说明将文化作为产业来投资和运作的人还很少,影响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文化产业规模小,占GDP比重偏低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很低,与全省相比差距很大。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6%低于全省占比1.8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仅为0.9%

3、文化资源有待整合、整体竞争力较弱

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我市特有的医药保健、佛教、耀瓷、书画、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以及剪纸、年画等民间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对本土特色文化研究不透、挖掘不深,优势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利用率不高,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单一,工艺品生产、制造及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产业还处于起步成长阶段,艺术展览市场、文艺人才市场、经纪市场等都没有建立起来。文化市场开拓投入不足,市场运作能力差。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精品和品牌产品,文化产品吸引力小,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

4、文化产业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更少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缺乏,尤其缺乏文化事业创业人才和文化产业开发人才,缺乏一大批擅长文化品牌策划、文化产品设计、文化生产经营、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市场营销等专业人士,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本身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后续发展。

四、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制度创新

一是制定出台支持铜川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新办的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免税及进入优惠,以加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资本积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扶持基金。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精心策划、设计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2、拓宽文化发展融资渠道,完善优惠扶持政策

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对于重点鼓励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成长性好的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制度;完善有关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3、强化项目带动,整合文化资源

针对文化产业软、小、散、乱、弱的现状,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强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壮大主体,整合资源,积极引进或培育有实力的文化项目,力争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3-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文化企业或者文化特色品牌,以“耀州瓷”为主体,发展地方主导品牌,建立健全艺术品市场机制,创造精品,培育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4、重视人才储备,建设人才培养机制

要大力引进懂文化、懂经营、擅长开发和创意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制定引进和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管理机制,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网络编辑:王晓刚
信息审核: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