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助推城市新跨越

铜川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12-05 10:3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前言】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是推进经济增长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动力。今年5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了“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主旨演讲。阐释并强化了服务业的重大作用。在国务院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决策的推动下,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地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共识和重大行动,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生产性服务业渐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之下,如何发展铜川生产性服务业,是全市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摸清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情况,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促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统计局成立了专题调查组,先后深入各区县和企业,与金融保险、工商、财税等20个部门和30余家相关企业进行了座谈调研。总体来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层级低、门类少、规模小、困难大,亟待扶持成长。

第一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来源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表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1975年,Browning(布朗宁)和Singelman(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Hubbard和Nutter(1982)、Daniels(1985)等人,认为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我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修改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综合绝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并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一三产业、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和助推器。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内容划分。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本文所述生产性服务业大致包括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包括财税、司法、审计、咨询、会展、服务外包等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主要方面。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及特点

所谓传统服务业,是与现代服务业相比较而言的。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大都历史悠久,如饮食业、旅店业、商业等。而现代服务业则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新产物。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拓展出新的领域,增加新的内涵。现代服务业包括了基础服务、生产性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四个模块。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既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依附于一二产业,行业融合特征较为明显;二是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投入的行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密切。在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三是知识性。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理念、科技、管理和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四是先导性。生产性服务业往往以提供高技术、新产品研发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筹、运作方式,成为生产者或生产企业的重要推动力,能走在生产力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前面,起到引导作用,是整个经济中最为活跃、创新能量最为强劲的一部分,因而赋予创新性。

第二部分 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与规模

(一)总量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02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约21.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8.2%,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为33%,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3.5个百分点。

(二)主体以企业为主。目前全市约有服务业法人单位4400个,生产性服务业约484个,仅占服务业的11%。其中企业占主体地位,有338个,占生产性服务业的80.2%。事业单位7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其他组织机构16个,分别占到15.3%、1%和3.3%。

(三)投资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99.52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完成21.87亿元,增长72.4%,占服务业投资总额的22%,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投资占比最大,完成投资19.68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90%。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最快,分别完成投资1.19亿元、0.8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2倍和12.3倍。

(四)单位规模偏小。484个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约有从业人员15191人,占服务业的17.6%,每单位人均31.4人;总资产约215.51亿元,占服务业的16.4%,人均资产约141.87万元;实现营业收入约23.02亿元,占服务业的17.8%。其中,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有51个,上亿元的6个,上规模的单位数量较少。

(五)社会贡献较低。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单位缴纳税收约1.83亿元,同比增长2.5%;占服务业税收的19.9%,较上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4.3%和68.7%。

 二、内部构成

(一)从单位规模看: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数量多,分别占到生产性服务业总户数的30.8%和23.8%。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业吸纳从业人数最多,分别占到生产性服务业的31.2%和23.6%。金融业资产总量占比最高,达到88.5%。

(二)从经济总量看:交通运输和金融业贡献较高。2012年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性服务业的42.9%和28.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4%和42.7%。税收收入分别占生产性服务业总税收的41.9%和30.8%。

(三)从投资力度看: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快。两行业投资占比虽仅为5.5%和3.9%,但投资额分别是上年的20.2倍和12.3倍。而金融业投资额0.03亿元,占比仅为0.1%;邮政业甚至无投资,这两个行业投资力度相对微弱。

三、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 )交通运输业。法人单位111个,占生产性服务业的22.9%;从业人员4740人,占31.2%;营业收入3.9亿元,占16.9%资产5.28亿元,占2.5%;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占42.9%;完成投资19.68亿元,占90%;缴纳税收0.77亿元,占41.9%。其中,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8%;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7.6%。

(二)金融业。法人单位60个,占生产性服务业的12.4%;从业人员2893人,占19%;营业收入13.15亿元,占57.1%;资产190.71亿元,占15.7%;实现增加值6.22亿元,占28.6%;完成投资0.03亿元,占0.1%;缴纳税收0.56亿元,占30.8%。

(三)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149个,占生产性服务业的30.8%;从业人员3587人,占23.6%;营业收入1.1亿元,占4.8%;资产6.31亿元,占0.5%;实现增加值1.9亿元,占8.8%;完成投资1.19亿元,占5.5%;缴纳税收0.21亿元,占11.5%。

第三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单一、行业缺项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结构层次较低,行业门类不全。我市以煤炭、水泥、铝冶炼等行业为主体,制造业不发达,资源型产业结构导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是围绕煤炭开采、水泥、电解铝制造等企业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这些企业的需求主要以物流、运输以及为自身发展而向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为主,需求范围相当狭窄。加之多数工业企业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对先导性服务、后续性服务及附加业务需求很小,以致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决定了服务业门类范围极其有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物流运输企业为多,主要从事煤炭、水泥等运销,功能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而民营银行、市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无;商务服务业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拍卖行等居多,业务范围有限;广告业企业提供的服务份额较小,在市内外、省内外缺乏影响力;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机构零星存在;缺乏信息服务及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已有的规模较大软件开发类服务企业,其业务主要是运用现成软件为企业安装内网、外接网、进而带动电脑销售以及开展监控网络安装、维护等业务,基本不具备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至于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行业基本为零。

二、依附性强、自主性差

一是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以中小型私营企业居多,实力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创造的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达到“两个70%”,即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的70%。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8.2%,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差近20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相差约10个百分点。

二是依附性强,受行业影响大。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工业企业服务,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影响大。去年以来全市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不景气,重挫了一批从事煤炭、水泥等产品运输企业的发展,不少企业业务量大幅下滑,有的物流公司甚至与行业内个体户争夺货源,个别煤炭运销企业陷入困境,被迫停业、改行。

三是行业层次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从事的都是低层级服务,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极易遭受市场摆布。而沿海发达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拥有工业设计院及软件开发、产品研发设计等先导性科目,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能够引导行业甚至市场走向,往往能够乘势而上,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作为一个以资源开采为主导的城市,铜川没有自己的工业设计院等具备技术型、创新型及引导型行业,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与成长。

三、缺少规划引导,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

一是缺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目前我市尚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及其政策措施,缺少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少应有的统计体系,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处于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

二是企业融资难。一方面表现为市场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狭窄,信贷难,担保难。金融机构放贷少,存贷比约为3:1,信贷不足,程序繁杂,时效性差,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另外,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达不到融资条件,也是争取信贷困难的主因。部分企业存在信贷不良记录,贷款审批更难。省级金融机构将铜川划为信贷高风险地区,使铜川在融资方面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企业被迫转向私人借贷、民间融资等方式,因利率高、负担重,只能适用于短期融资需求,至于中长期项目则不敢轻易考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是营利性经营单位。面对分散、繁杂、大量的中小企业业务,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的状况,银行更愿意与大企业、大项目合作,小企业、小项目、小需求被冷落。尽管有银企对接制度,但收益较差。2012年末我市金融机构存款350.87亿元,放贷99.73亿元,有250亿元的资金未能贷出,游离市外。

三是“风险缓释基金”建立难。2011年省金融办和人行西安分行推行了“双推双增”融资工程,即省财政厅配套50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5000万元,建立总额1亿元的地方“风险缓释资金”,用于地方推动企业发展和融资工作。据测算,该资金专项可带动金融机构20亿元贷款额度。由于我市财力不足,市级配套难以到位,使这项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另外财政对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很少,去年仅几百万元,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资本有限,作用受限,担保机构亦存在此类问题。创投、风投刚起步,影响不足。

四是高端人才极度缺乏。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先导性的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而我市这类人才奇缺,开展的类似培训更少。加之企业财力有限,高端人才待遇及发展环境差,无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要素支撑不够,影响行业发展

一是要素行业支撑不到位。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成长的作用发挥不足。据了解,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法院审结的企业经济纠纷案件中抵押资产执行不回来的现象相当严重,办结率不到30%,造成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损失惨重,使企业融资担保的后续条件更加苛刻。缺乏应有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有困难,不知向谁求助。

二是缺乏应有的服务平台。主要缺乏需求者与服务业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包括生产需求信息与提供相应服务的信息互动平台,技术需求与技术交易平台,人才需求与人才交易平台,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平台。信息不畅,既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发展,亦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产需不见面,在更大层面上影响了行业的升级成长。

五、认识不足,激励尚浅

一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不足,更难称得上重视。目前,我市很多人,包括各个层面的人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缺乏,不知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有人甚至未听说过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人误把生产性服务业同传统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行业相混淆。没有形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不仅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全市转型发展的进程。

二是政策落实滞后。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条件和扶持政策,但由于人们对这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加之有些政策或项目限制较多,或是办理手续繁琐、优惠力度不足等原因的影响,一些生产性服务企业想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却享受不上,有的因政策优惠条件过于狭窄,力度不足,申请优惠政策的积极性不高,成效甚微。另外,地方政府亦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

第四部分、对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规划引导

全市尤其是党政机关各级领导者,要紧随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按照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要求,提高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熟知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增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的把握。市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应适应新的形势需求,结合实际,加快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既要立足当前,也要兼顾长远;既要立足域内,更要辐射周边。逐步将我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门类齐全、覆盖面宽、功能超前,具有强大先导作用的动力源。要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制度,创新统计方式和方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把握发展状况,为决策奠定基础。通过舆论宣传、政策文件制定、形势教育和相关知识讲座、行业发展介绍等多种形式,营造扶持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强化产业导向

我市应紧紧把握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在把稳现行资源性产业的同时,在非资源产业方向上狠下功夫;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加工制造业、传统机械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打造铜川经济的升级版,同时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筑牢良好的产业基础。生产性服务一方面要在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拓展自己,伴随成长,发挥先导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开阔视野、目光向外,在内外服务中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版,将自身做大做强。要以汽车零部件、航空业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机电设备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为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要从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物柴油、光源生产及应用等方面,促进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扩张生产性服务的多样性需求,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空间。

三、提升综合实力,优化行业布局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现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选择规模较大、成长性好,技术条件优越、带动能力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打造成行业龙头,带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壮大。要结合我市信息行业相对集中在老市区的特点,打造信息产业集聚区,鼓励龙头企业自强自立、勇立潮头,提升综合实力,尤其是业务拓展能力。

二是提升企业素质。有关企管部门要在规范管理、业务开拓、财务核算等方面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高端人才培训班,拓宽视野,培养企业家对行业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反应能力以及企业经营、市场筹划和运作能力,树立做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蓄能量。

三是注重新门类的培育。要紧随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大趋势,适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气候的需要,着眼行业未来,谋划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升级。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一批研发与工业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适时发展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行业,增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能力,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新的引擎。

四、改善融资条件,助推行业发展

一是完善融资机制,突破融资瓶颈。首先是提升市内融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信贷支持效能,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和保障机制,净化融资生态环境,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消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制定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政策和风险化解措施,发挥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积极引进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民营银行来铜发展,改善融资条件。尝试建立村镇银行,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扩大资本金限额,改善民间金融机构的融资环境。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与融资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在风险可控和有利发展的条件下,强化对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内部协调,由市金融办牵头,整合市内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信用记录,建立全市范围内统一信用记录平台,定期发布企业融资信用状况,信贷需求情况,方便信贷机构和社会各界查询,促进供需对接,提高融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创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引入民间资本,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直接投资体系。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助力。拓展保险业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最大化地减轻企业和金融风险。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努力保持良好的金融生态。总结市投资开发公司“信贷打包”的运作模式和“三台一会”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互利共赢”形式,推动企业融资平台的多样性发展。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以投资入股、借贷、贴息等形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财力许可,建立适度的风险补偿基金,分担必要风险。创造条件,尽快设立风险缓释资金,提升融资能力。

五、搞好综合保障,营造社会合力

充分发挥各服务窗口和要素部门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部门要搞好行业规划建设和企业管理,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各有关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引导、协调、促进以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简化、降低证照办理和市场准入前置条件,为新办生产性服务企业大开绿灯;税务部门要建立税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有关政策信息,为企业提供税政服务、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减免税服务;金融部门要改进融资方式,简化办理手续,扩大融资规模,提升融资水平;人社部门要积极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条件,办好高端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易,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保障人才需求;科技部门要加快专利信息交易查询平台建设,从技术引进、技术交易方面,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会计、审计机构要做好财务服务、评审和培训,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司法部门要加强法律支持保障,提高结案率、经济案件执行率,维护法人合法权益;各工业园区要对进入园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平等的优惠条件,为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网络编辑:王晓刚
信息审核: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