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主要指标增速回落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1-2月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03-25 08:5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进入2015年以来,受全国全省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依旧疲软等因素影响,1-2月,我市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放缓,超出预期,形势严峻。促销稳产保工业,力推项目强后劲,全域旅游提消费,调整结构促转型是当务之急。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持续回落。今年以来,支柱行业受困局面仍未好转,加之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停产企业增多等因素影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自2014年4月以来连续10个月持续回落。1-2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同比下降6.7%,增速较去年同期及去年末分别回落18.7和10.4个百分点,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低,首次出现负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10.6%,增速较去年同期及去年末分别回落5.1和2.2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一升三降。煤炭、水泥、铝、电力等四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20.77亿元,增长12.2%,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受新增洗煤企业及去年同期基数影响,增加值仍保持较快增长。1-2月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13亿元,增长23.2%。受水泥“错峰生产”影响,我市声威、满意、秦岭、药王山、凤凰建材等企业熟料生产线全部停产,仅有粉磨站保持运行。1-2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85亿元,下降8.5%。受铜铝公司停产影响,铝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仅完成增加值0.02亿元,下降113.1%。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77亿元,下降23.6%。
  接续产业增速回落。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三大接续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及去年末分别回落6.5和7.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0.3亿元,增长9%;医药制造业完成0.31亿元,增长26.4%;装备制造业完成1.11亿元,增长3.8%,增速同比回落119.7个百分点。
  近半数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全市35种工业品中16种保持增长,17种下降,2种持平。原煤、水泥、水泥熟料、电解铝等5个主要工业品“一升四降”;其中,原煤产量410万吨,增长0.4%;水泥379.87万吨,下降6.2%,同比回落68.7个百分点;水泥熟料154.98万吨,下降44.1%,回落97个百分点;电解铝停产;发电量10.88亿千瓦时,下降2.9%,回落3个百分点。
  (二)投资小幅回落。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1.3%,较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4和9.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一产较快、二产乏力,三产平稳。1-2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0.84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投资5.3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8.9亿元,增长29.8%。
  民间投资较快增长。1-2月,全市民间投资6.39亿元,同比增长38.2%。民间投资施工项目个数34个,增长19.3%,其中新开工项目4个,增长53.5%。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其中住宿餐饮业投资1.23亿元,增长11倍。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2月,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及动力站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铭帝铝型材项目、美佳华商业广场、铜川昊诚大棚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等三个省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0.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
  (三)消费稳中趋缓。受煤炭、成品油为主的批发业下滑影响,全市消费稳中趋缓。1-2月,全市限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增长16.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批零增速放缓,住餐恢复性增长。限上批发业销售额7.84亿元,增长7.9%,同比回落11.5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5.67亿元,增长20.6%,回落8.8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营业额0.3亿元,增长13.6%,同比提高24.4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0.27亿元,增长34.6%,提高36.5个百分点。
  城镇主导消费,农村增速较高。城镇限上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7亿元,同比增长16.3%,占限上零售额的82.5%;乡村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亿元,增长20.1%,占限上零售额的17.5%。
  (四)财政收入明显下降。1-2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57亿元,同口径增长0.3%。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下降18.9%,增速同比回落26.2个百分点。其中,各项税收0.94亿元,下降21.9%;非税收入0.55亿元,下降13.3%。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48亿元,增长30.8%。其中,社会保障支出1.48亿元,增长131.6%;卫生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0.69亿元,增长111.5%;公共安全支出0.28亿元,增长40.6%。
  (五)存贷款增速回落。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6.61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18.75亿元,下降0.1%,回落19.1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70.98亿元,增长1.2%,回落20.8个百分点。
  (六)物价低位运行。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回落2.7和2.2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二降一平”,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0.6%、0.9%、0.3%、0.6%、1.4%,食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1.7%和0.9%,居住类价格持平。
  (七)相关指标持续走低。从1-2月先行指标情况来看,“三大指数”低位运行、客货运周转量增速下滑、用电量明显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为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下降8.4%和3.8%;客货运周转量增长8.8%,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下降47%,降幅扩大15.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60.4%,降幅同比扩大32.4个百分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商品房销售面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电信业务总量等与GDP核算相关的行业增速回落明显,部分指标出现负增长。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0.5%,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同比回落13.6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受国内外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困难多,下行压力大。
  (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一是工业品价格指数降幅扩大。1-2月,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8.4%,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下降20.1%,降幅同比扩大12.9个百分点。二是水泥错峰生产,影响仍在蔓延。今年年初,全省范围内的“错峰生产”对我市水泥企业生产影响明显,主要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全线停产至3月15日,后期影响不容忽视。三是停破产企业增多,工业基数影响放大。截至2月份,全市停破产企业达到21户,这部分企业同期基数9.53亿元,影响工业经济增长。
  (二)投资后劲不足。项目开工率低、储备不足,项目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是制约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1-2月,全市28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投资进度的在建施工项目86个,其余203个项目尚未开工,开工率不足30%。全市1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涉及总投资846.2亿元,同比下降11.9%;年度计划投资150亿元,仅占今年全市投资任务的37.5%,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全市项目投资13.8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同比回落2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5.34亿元,增长13%,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56.6%;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14.7%。
  (三)房地产去库存化压力大。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房屋销售额0.39亿元,下降31.9%。商品房待售面积39.96万平方米,增长113.6%。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明显,财税增收困难大。1-2月全市财政收入下降18.9%;各项税收下降21.9%,其中增值税下降183%;非税收入下降13.3%。今年民生、重点项目支出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抓销售、促复产、帮工业脱困。煤炭行业要促销稳产;电力行业要落实电力直供、争取发电配额;铝业要争取铜铝复产,盘活产业链;水泥行业重在促销,减少库存。要继续在规上企业的培育入库上下功夫,尽快兑现上年新增四上企业奖励资金,落实全年新增企业10户任务,一季度确保新增3户企业入库。当务之急是抓好铜川凯莱斯科陶瓷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宝地盖业公司等企业的入库纳统工作。要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重点抓好21户停产企业的摸排和复工复产。
  (二)抓项目、促投资、强发展后劲。要对前两个月没有投资进度的203个项目进行摸排跟进,力促尽快开工建设。要抓好项目储备,入库纳统;落实好政府54次常务会议精神,确保项目在铜注册;密切关注建筑业营业税收缴变化,确保平稳增长。重点抓好西延高速铜川到黄陵段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投运;做好西铜城际铁路项目的对接,力争尽早开工;加快推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其达产达效;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防范市场风险,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
  (三)抓旅游、提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全域旅游开发步伐,提升旅游行业竞争力,提升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鼓励实体商业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扩展销售网络,适应新变化,谋求新发展;重点关注28家销售额下降商贸企业,特别是降幅较大的企业,深入企业,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继续在限上商贸企业培育上找空间,确保一季度新增3户企业纳入限上统计。


网络编辑:肖芝华
信息审核:陈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