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强化基层统计工作 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走基层、进企业、助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八(乡镇统计篇)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07-22 09:0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基层统计是统计事业的根基,为了解基层统计工作,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建设,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为各级领导决策、部门利用统计数据研判各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我局2015年“走基层、进企业、助发展”主题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们乡镇基层统计调研组一行深入到4个区县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基层统计工作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同基层统计站负责人、统计员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形成本调研报告。以期为我市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4区1县共有 4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办都设有统计工作站,编有1—2名统计人员,除个别专职统计人员,大部分多为兼职。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站主要业务有农办、土地、水林、计生、企办等事项,全市543个行政村,均由村文书,或会计兼任基层统计员。
  面对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撤乡并镇将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据了解机构改革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统一设“六办三站”即党政办公室(财政所)、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或人大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市场监管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司法所)、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经济综合服务站(安监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统计业务划入经济发展办。我市镇村综合改革将于2016年10月底完成,改革后,我市辖3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有1个乡、20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涉农街道办事处13个),359个行政村,需要相应调整设立基层统计工作站和统计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统计业务变化多,工作量大,项目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正是基层统计数据采集的真实写照。从国家统计局到基层统计部门,县级统计局既要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还要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调查,协调、管理同级部门统计和社会统计。随着统计改革继续推进,统计工作业务和统计项目,统计方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工作繁重,差错率高;加之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不少人业务生疏,统计数据要求严格,时限性强,往往需要基层统计人员应付极大的精力,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化。
  (二)统计机构不够顺畅,人员变动频繁,影响束缚着统计工作。目前,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人员都由当地政府按“块”管理为主,统计业务由上级统计部门以“条”管理为主,这种双重管理体制有利于乡镇、街道办事处有效发挥统计资源,更好地为乡镇、街道办发展服务,但存在统计数据不能及时上报问题。既有乡镇工作统筹着力点和方向与统计要求不尽一致问题,也有因机构人员设置不专等方面的问题,还有行政干预统计数据问题。
  基层统计人员既有变动频繁的一面,也有基层统计表种多、收表难、报送频率高,工作压力大的一面,甚至出现了统计岗位缺失缺岗的局面,时有统计人员上岗几个月就被调走的情形,统计资料遗失、统计工作断档情况屡有发生,造成统计数据上报及时性比较差。
  (三)村级统计成了跛脚的腿,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堪忧。村级统计工作多由村会计、小组长负责填报,尽管统计工作有时效性,时限性要求,但往往流于捎带。随着大量劳力输出,有知识的青壮年、男劳力大多长期外出从业,留守村内的人员素质不高,不少人对村情了解不够,统计报表上报主动性差,质量差,形成了“末端神经损坏”的源头性问题,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质量,使村级统计数据成了“跛脚的腿”。
  (四)近期镇村综合改革将影响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继乡镇七站八所合并,又逢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统计工作业务将并入经济发展办,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统计的份量。经济发展办的主业将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统计工作开展,使统计人员精力分散,甚至无暇顾及统计工作准确性,时限性受到干扰。
  (五)基层统计工作经费不足,矛盾突出。基层统计工作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社会发展的全貌,统计调查对象遍布城乡,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做好基层统计工作,除了要保障最基层统计人员拥有较高素质和统计队伍的稳定外,还存在基层统计经费投入少的问题。以经济和农业普查为例,每个小区从区域划分、地图绘制、摸底排查、入户登记,乡镇、街道办办事处,村级调查员至少要忙十个工作日才能比较准确、及时、全面完成,而所得补助补贴少之又少。导致基层统计人员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基层统计人员敷衍应付上一级统计机构的问题时有发生。
  (六)目标考核给基层统计工作提出更大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经济规模扩大,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复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的统计工作相应增设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统计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报表(月报)、文化产业企业财务报表(季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季报)、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季报)、农经、果业调查、“企业一套表”等一系列新的统计报表,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制度的实施,统计工作更为专业化、精细化,新的统计方式、统计项目和内容,促使统计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大幅度增加了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这几年,随着党政机关各种考核新科目、新要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完成考核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急需掌握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关注程度急剧上升,各种量化考核的测算、核算使统计工作的压力骤增。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更为繁忙,既要做好各类统计报表,健全统计台账,还要适应各方面要求,及时通报各类考核指标完成进展情况,提出经济工作预警和建议。统计工作已彻底改变以往仅就现状统计分析的模式,越来越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跟踪能力、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各级统计工作者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之巨,常常使人难以承受。
  (七)基层统计法制宣传亟待加强。随着统计工作深入,统计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统计人员学习执行《统计法》的要求更为迫切。由于工作任务大,队伍良莠不齐,统计虚报、瞒报、漏报、迟报等问题比较突出,加之乡镇、村一级对统计工作重视有限,以及存在工作夸张等心理因素,统计违法时有发生。县级开展统计法宣传和执法检查不足,企业统计法制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部分企事业单位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等,都要求统计法治宣传,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不断开展。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夯实统计事业发展根基,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统计队伍。应着重从基层统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入手,强化统计力量。一要在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中,确保统计工作站和统计人员的基本稳定,确保统计业务的正常开展。二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通过举办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乡镇、街道办,村级、社区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统计理论知识、有关统计报表的含义与口径以及统计工作方法和流程;要继续要坚持以会代训,利用统计工作会议、年报会及其它专门会议,讲解有关统计知识,规范相关统计程序,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三要关心乡镇、街道办,村级、社区统计人员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特别要争取各级政府和乡镇帮助解决基层统计人员的困难,改善统计人员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统计工作重要性,深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强化统计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有利于满足各部门的统计需求。区县级统计局积极争取区县领导支持,凸显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与同级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理顺部门关系,做到相互支持、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一是加强统计局对同级部门在统计方面的指导和协调,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统计工作。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切实履行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专业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工商、税务、质监、民政、机构编制管理等部门应定期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有关统计资料。统计部门根据《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要做好向相关部门索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资料工作,并提供相应统计服务。
  二是部门制发统计报表和开展相应调查,必须依规与统计部门沟通或备案。凡是各方面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均应由同级统计机构把关,确保“数出一门”。今后凡纳入政府统计范围的统计调查项目,其他部门不得重复调查,努力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管理和指导,规范数据发布程序,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当前,要切实解决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发布、质量评估缺乏标准依据;执行程序不严格,统计调查表未经审批或超期限使用;部门数据缺乏集中整合、统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解决“报表多乱”和“数出多门”,影响统计工作公信力的问题。
  (三)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强化统计法律意识。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针对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狠抓一批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震慑全局,营造知法、守法的良好环境。二是推进统计执法的常态化,促进全市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加强宣传统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让被调查者了解统计方法、统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被调查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全民统计法律意识,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四是各级基层统计人员深入社会、企业和家庭,掌握真实情况,如实反映客观实际。


网络编辑:肖芝华
信息审核: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