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稳中有升 稳中向好

——1-10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11-25 09:4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内部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效果良好,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稳中向好。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持续回升。在铜铝公司复产效果显现和新增企业贡献持续提升等因素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回升态势。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60.05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工业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7.5%,增速自4月份已连续六个月回升,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
  1、支柱行业“三回升一回落”。1-10月,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5.1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10.3%,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3%,加快2.1个百分点;有色行业增加值下降52.9%,降幅较上月收窄8个百分点,自年初起降幅逐月收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9.8%,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洗煤行业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支撑。1-10月,全市11户洗煤企业贡献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204.4%,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0.7%。
  2、接续产业增速由负转正。1-10月,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完成增加值10.1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4%;同比增长2.7%,较前三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下降24.6%,降幅收窄9.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长61.5%,回落0.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下降5.3%,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接续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陕汽东铭公司搬迁及旺旺食品原料短缺生产不正常造成同期基数较小。
  3、主要产品产量降幅持续收窄。1-10月,全市在统的37个工业品产量中,19个品类保持增长、16个下降、2个持平。5个主要工业品产量中,原煤产量2138.6万吨,下降14.9%,降幅环比收窄0.2个百分点;水泥2499.5万吨,增长0.4%,增速由负转正,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水泥熟料1413.09万吨,下降12%,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发电量50.86亿千瓦时,增长2.1%,增速由负转正,环比提高4.4个百分点。
  4、新增企业贡献突出。截止10月末,全市新增规上企业已达22户,累计贡献工业增加值5.26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5.1%,较前三季度水平提高0.9个百分点。此外,10月底铜铝公司已有近60台电解槽恢复生产,累计实现产值0.34亿元、增加值0.11亿元,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1百分点。
  (二)投资小幅回升。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地市)324.6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不含跨地市投资304.34亿元,增长16.1%,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281.19亿元,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23.15亿元,下降9.9%。
  1、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回升。1-10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23.21亿元,同比增长34.1%,环比回升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07.65亿元,增长26%,环比回升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73.47亿元,增长8.8%,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10月,3个省考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0.2%,已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铭帝铝合金型材项目投资2.5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51.5%;美佳华商业广场投资1.2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9.1%;天辰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0%。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在对未来市场判断更加理性的情况下,1-10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竣工面积增速回升,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库存压力增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15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环比扩大1.5个百分点。全市房屋施工面积474.74万平方米,增长13.1%;新开工面积67.13万平方米,增长40.1%;竣工面积11.18万平方米,增长16.9%;商品房销售面积20.95万平方米,下降8.4%,以期房销售为主;商品房待售面积41.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比上半年、三季度分别提高了19.5和17.4个百分点。
  (三)消费缓中趋稳。随着全域旅游的持续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消费稳定增长。1-10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50.95亿元,增长23.6%,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1、城镇消费为主导。城镇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77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83.9%;乡村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8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16.1%。
  2、环比增速“二回落二加快”。1-10月,限上批发业零售额增长9.3%,环比回落4.7个百分点;零售业增长33.8%,提高9.6个百分点;住宿业增长17.5%,回落1.4个百分点;餐饮业增长60%,提高34.4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稳中趋缓。1-10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98亿元,同口径下降2.4%,降幅环比扩大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7.76亿元,增长9.1%,增幅较前三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支出64.56亿元,增长14%。
  (五)先行指标趋好。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1%,与上月持平;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9.8%,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下降24.3%,降幅环比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30.6%,降幅环比收窄3.9个百分点。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0.74亿元,增长9.1%;各项贷款余额132.49亿元,增长6.3%。
  (六)“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截止9月底,全市共申报“四上”企业64户,通过国家审批50户。其中工业22户,服务业5户,商贸12户,房地产建筑业及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户。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市场需求继续萎缩、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是影响工业稳增长的主要原因。1-10月,全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5.1%、9%,我市下降8.5%。9月份以来需求市场日益萎缩,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进一步抑制了企业生产意愿。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中,煤炭160元-200元/吨、水泥均价180元/吨,均较前一阶段下降了20元/吨;电解铝价格不足1.1万元/吨。主要工业品价格的持续探底对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造成压力。此外,接续产业成长缓慢,无法填补支柱产业缺口;全年新增工业企业中仍以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为主,进一步加大工业转型难度。
  (二)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投资主体意愿下降,大项目数量减少、后续项目储备不足是造成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的主要因素。1-10月,全市亿元以上大项目62个,同比下降29.5%,多数大项目已接近尾声或竣工、新项目储备不足,影响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从区县看,王益区多为亿元以下项目,三个亿元大项目中仅凯莱斯科陶瓷一家开工建设;宜君县受铜黄高速公路年底公路竣工通车影响,暂无大项目跟进;新区、印台区投资因缺乏项目支撑增速低位徘徊。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全面下降,税源严重不足,增值税和营业税增速持续下降,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1-10月,全市非税收入占比为51.7%,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7%,降幅环比扩大1.6个百分点。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收支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抓工业稳回升。认真落实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有关内容,继续抓好“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不放松,铜铝公司复产效果已经显现,要加快复产进度,加大工业回升力度;全力推进董家河工业核心区一揽子项目尽快投产,为工业经济增添新生力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促销平台,组织开展各类产品促销活动,巩固老用户,开拓新市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印台区继续坚持“地上补地下、洗煤补原煤”思路,提升工业增速;新区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抓生产、赶进度,补欠账;耀州区要为全市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多做贡献。
  (二)抓项目增后劲。借助“央企进陕”东风,深化与国企合作,抓紧与54家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的对接落实,充分发挥“国企进铜”对全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主动联系、积极对接,围绕转型发展强招商重引进,抓好第三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杨凌农高会等会展项目的落实推进,精心做好“十三五”规划中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力争在招大引强方面取得大突破,使更多项目纳入中省稳增长项目盘子。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美鑫循环产业项目,抓紧做好华能二期及铁路专用线、西铜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三)多举措提三产。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加大景区资源整合力度,持续推进规划实施,促进全域旅游,早见成效。大力扶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加大电商进农村实施力度,实现域内特产与电商有机结合,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引导企业抓好实体销售的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业规模效应,促进消费增长。稳步推进商品房转保障房工作的开展,有效化解商品房高库存矛盾,促进房地产行业理性发展。积极引进民营金融机构,加大对小贷公司、融资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快“智慧铜川”建设,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推动经济发展。


网络编辑:肖芝华
信息审核: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