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铜川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系列研究报告之四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12-15 09:5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能源是工业经济生产的基本资源,降低工业能耗水平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理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更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2013年我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的分析,提出调整工业消费结构,实现节能目标的意见和看法。
  一、铜川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
  2013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429.5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497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1%,降幅位居全省第一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32吨,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强度位居第三,仅次于韩城市和渭南市。
  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与居民生活用能占比构成分别为1.2 : 87.7 : 5 : 6.1,受我市工业主导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二产业在全市能源消耗中占比最大,其中工业占比较大,2013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为370.4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8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355.6万吨标准煤,占工业总能耗的96%,占全社会能耗比重为8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对全市能源消费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较2008年增加了100.26万吨,2008-2013年以来逐年小幅上升。

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地区结构:从全市地区分布来看,能源消耗倾向我市南部地区,耀州区和新区2013年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39.6%和37%,这两个区县能源消耗量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耗量的70%以上。各区县单位GDP能耗较2008年有所下降,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新区、宜君县2013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为1.5108、1.3489、2.5685、0.9292、0.5684吨标准煤/万元。
  (二)品种结构:从能源种类来看,我市工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煤炭、电力、柴油、天然气、汽油。煤炭作为我市第一大基础资源,消费量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82.8%,主要用于水泥生产和火力发电两大行业;电力消费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第二,2013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89%,用电量47.5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为58.4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市工业总能耗量的16.4%,主要用于铝厂及水泥行业生产;天然气、柴油、汽油这三种能源消费量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柴油、汽油消耗量分别为1198.52万立方米、6983.8吨、1152.78 吨,折合标准煤1.5万吨、1万吨、0.2万吨标准煤。

(三)行业结构:从行业能耗分布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我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上。2013年煤炭的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四大支柱产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348.2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97.9%。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4.52亿元,增长16.7%,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4%,能耗比重比增加值比重高出13.5个百分点。
  (四)企业结构: 从企业能耗分布看,我市工业高耗能企业占比40%以上,耗能高度集中。2013年,全市年能源消费量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60家,较2008年增加7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41%,与2008年基本持平。能源消耗量排名前8家的重点耗能企业2013年耗能320.6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总能耗的90%以上。
  三、我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支柱产业耗能较高,节能降耗压力巨大
  电解铝、水泥、火力发电三大产业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总量的扩张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从三经普数据来看,2013年铝业、水泥和电力三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全部工业总能耗的比重高达92.2%,耗能前8名的企业能耗量又对规上工业企业总耗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经济的增长需要依靠支柱产业的大力发展,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的大幅增长给全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实现也带来巨大压力,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矛盾让我市能源结构陷入尴尬境地,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平衡将成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的一大难题。
  (二)煤炭消耗占比过大,清洁能源消费不足
  从全市能源分品种消耗结构来看,煤炭消费量占工业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82.8%,我市属于煤炭高度依赖型城市,同时我市工业企业用能结构单一,除煤炭和电外,其他资源的消耗仅有天然气、柴油和汽油,但这三种能源的消费量占工业能耗量的比例不足1%。天然气作为我市工业企业唯一使用的清洁能源,2013年度消耗量仅为1198.52万立方米,折合1.5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量的比重不足0.5%,受我市缺乏清洁能源资源的现状影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力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工业上是零消费,优质和新型能源在我市工业生产中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不仅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和政府环保治理的难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城市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近年来多发的雾霾天气与我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合理的能耗结构不仅降低能源综合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产业调整,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工业能耗结构偏于重工业,能源结构亟需调整
  煤炭开采和洗选、电解铝、水泥、火力发电这四大主导产业决定了我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偏向重工业,从三经普数据来看,2013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企业有112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比2008年增加了20家。2013年全市规上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51.34万吨标准煤,重工业与轻工业能耗比为98.8 : 1.2,与2008年轻重工业能耗比相比无变化。重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重工业能耗占主导地位,轻工业占比过小,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而使生态环境受到危害。我市能源结构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对我市能源综合利用率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较大的制约性。
  四、对全市工业能耗结构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的取得主要在工业领域,但随着节能潜力的不断挖掘,该领域的节能难度会越来越大。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最有效地降低能耗,而推进节能降耗政策又能够最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是全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头,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是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最重要的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节能减排的战略重点,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迫在眉睫,但我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节能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总体工作,加大调控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招商引资要有选择的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重点推进新兴、高新产业的发展,实行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控制能耗总量大,单位增加值能耗高的项目。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保护资源环境,获得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二)加大高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力度
  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是降低工业能耗水平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关键。针对我市煤炭、水泥、电解铝和电力四大资源依赖型产业特点,深化政府和企业对节能工作的认识,把节能工作做到实处,要推进传统高耗能工业产业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制定实施严于全省要求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对华能、铝厂以及水泥厂这些高耗能企业进行定期的跟踪,并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计划和目标,督促企业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事后要对节能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
  对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和排污物、排污量控制制度,对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行强制淘汰,对高消耗产品制定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和节水标准,加大对生产者的规范、制约力度。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打造铜川产业升级版,增强节能降耗的持续力。
  (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要积极打破企业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观念,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改善目前以原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重视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消费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将燃气作为工业用能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华能供热改造及配套热网工程的运行,促进燃气供热锅炉替代燃煤供热锅炉进度,减轻排放压力,在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使生产所需能源更加优质化,不断促进能源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课题负责人:聂  燕
  课题组成员:高瑛花
  执  笔  人:高瑛花


网络编辑:肖芝华
信息审核: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