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铜川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 发布时间:2024-04-08 14:5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23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1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3.56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29.98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7.3:47.7:45.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60.4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1.0%。

二、农业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78亿元,实现增加值38.6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2.62万吨,增长0.4%;其中夏粮7.05万吨,秋粮25.56万吨。园林水果总产73.75万吨,增长6.0%;其中苹果71.02万吨,增长6.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63万吨,增长5.2%。猪牛羊禽肉产量1.33万吨,增长15.6%。生牛奶产量 2.38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2.67万吨,增长12.5%。


三、规模以上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规下工业增长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长16.6%,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制造业增长7.5%,占比35.4%;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长48.8%,占比为1.9%。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2%、7.5%、1.6%。

从产业集群看,能源资源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传统产业增长9.2%,接续产业增长1.7%;先进制造产业增长30.2%;特色新兴产业增长22.0%。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9.31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66.38亿元。

六大主要工业品“四增二降”:原煤1826.99万吨,同比增长8.6%;洗煤666.11万吨,下降12.4%;水泥1349.80万吨,增长2.8%;水泥熟料1198.97万吨,下降1.6%;电解铝30.42万吨,增长0.1%;发电量140.99亿千瓦时,增长17.2%,其中火力发电量127.29亿千瓦时,增长19.4%。

2023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市内建筑业企业79户,较上年新增2户。市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08.88亿元,增长4.2%,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4.24亿元,增长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1%、0.7%和1.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7.4:30.8:61.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4%。制造业投资增长7.0%。

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0%。房屋施工面积419.4万平方米,下降5.9%。商品房销售面积50.4万平方米,下降10.5%。

五、国内贸易

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增长4.9%;乡村实现零售额增长13.4%。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增长10%;商品零售增长6.1%。

2023年,基础生活类商品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9.5%,其中粮油类增长2.5%,肉禽蛋类增长27.8%,蔬菜类增长24.2%,干鲜果品类增长2.8%;水产品类增长12.0%;饮料类增长11.5%;日用品类增长10.1%;书报杂志类增长4.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54.5%。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2023年,全市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772个,涉及金额1353.6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58个,涉及金额590.57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455.55亿元。

2023年,全市实现对外进出口总值15.32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进口3.33亿元,下降59.1%;出口11.99亿元,增长141.1%。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23年,全市公路客货周转量108.73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3.2%。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513.61公里,增长0.2%,其中,国道445.74公里(高速公路278.54公里),省道444.03公里,县道643.18公里,乡道1021.6公里,村公路1959.07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7.81万辆(不含拖拉机车辆数),其中汽车12.26万辆。

2023年,全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2.55亿元,增长18.8%;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110.29万件,增长71.8%;业务收入1.24亿元,增长27.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2.59万户,普及率116.3部/百人;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7.1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9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52亿元(自然口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3.3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7亿元,教育支出16.78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4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4.65亿元,节能环保支出7.01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2.4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4.5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25亿元。

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8.95亿元,较年初增加88.93亿元,同比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414.74亿元,较年初新增37.11亿元,增长9.8%,其中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30.92亿元,中长期贷款103.59亿元。4家证券机构累计成交量367.49亿元,增长12.3%;客户资产量26.49亿元,增长19.8%。

2023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37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4亿元,增长1.4%;人寿险保费收入10.74亿元,下降8.5%。保险业累计赔付4.34亿元,增长12.4%,其中:财产险赔付3.82亿元,增长11.4%;人寿险赔付0.53亿元,增长23.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全市共有各级中小学校118所,在校学生7583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695人,毕业生3620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9078人,毕业生6044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4325人,毕业生680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9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生647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131所(公办77所、民办54所),在园幼儿19315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生3520人,毕业2379人。

2023年,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比上年增加69家;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51家,比上年增加60家;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3项,对接“三项改革”成果转化项目25个,其中已经完成落地转化项目8个;杨凌农高会后稷奖4项,后稷特别奖1项。推荐2024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专利授权501件,其中发明授权44件。2022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5亿元,投入强度0.48%。

十、文化、旅游和档案

2023年,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8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85.88万册。

2023年,市委宣传部征集全市文艺创作项目36个,舞台剧《千金方》等11个项目入选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电影《此心安处是故乡》、广播剧《春雨》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纪实文学《走过红土地——“红色照金”采访手记》、影视剧本《明天会更好》入选陕西省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广播剧《天青色的回响》在央广播出。

2023年,共接待游客1824.66万人次,同比增长12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46亿元,增长269.5%。

2023年,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668个,馆藏案卷27.65万卷,保管档案127.32万件,馆藏资料5.53万册。

十一、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16个,其中医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2个,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471个,门诊部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5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41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1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680人,注册护士3858人,疾病预防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8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24人。

2023年,全市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48次。年销售体育彩票14300万元,较上年增长20.8%。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3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7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6,比上年改善2.2%,PM2.5浓度同比下降2.6%,PM10浓度下降2.9%。

2023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人,比上年下降16.7%;生产安全事故4起,下降33.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6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50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7:1。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882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3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830人。

2023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4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0.7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20万人,其中农村户口28.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71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1.19万人,其中职工医保21.17万人,城乡居民医保50.0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023年,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床位2169张,共有67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3万人。自2023年1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城市居民每人每月665元,农村居民每人每年5370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后,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五上”企业入统标准: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②限额以上商贸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③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二个门类和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大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门类和社会工作大类。④有资质的建筑业是指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指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

5、本公报由铜川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共同完成。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招商数据来自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公路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2023年陕西通信业统计公报》;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证券数据、保险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铜川中心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数据、旅游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城镇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网络编辑:韩丹丹
信息审核:曾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