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滚滚的夏日,总想找个既能躲开烈日,又能安放身心的地方?不妨走进铜川博物馆,让3800平方米的风动幕墙为你滤去暑气,在展厅里与千年前的文物对话,解锁一场穿越时空的“清凉之旅”。
走进博物馆,风动幕墙便递来一份清凉——无数的金属叶片在风中轻轻颤动,像给建筑披上了一层透气的“银纱”,阳光透过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竟有了“树影婆娑”的错觉。
踏入序厅,目光立刻被那座巍峨的山体雕塑吸引。它取材于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顶丛林如黛,山谷间瀑布飞流的投影画面仿佛带着水汽,扑面而来的“凉意”瞬间驱散了身上的燥热。抬头看,朱鹮的身影在光影中掠过,羽翼翻飞间,像是把铜川的夏日生机也带进了馆内。
在“畿辅显郡”展厅,唐代的文物正悄悄讲述着古人如何与暑气“周旋”。玉华宫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让人立刻想起这座曾是唐太宗避暑行宫的盛景——穿堂风拂过回廊,树荫遮蔽烈日,连瓦当上的莲花都像沾着晨露,想来定是清凉宜人。
角落里的唐三彩骆驼俑更添趣味。你看它驼峰高耸,仿佛刚从西域归来,驮着波斯的冰酪、天竺的香料,让人脑补出丝绸之路上的夏夜:商队在星空下歇脚,晚风驱散白日暑气,驼铃叮咚里,尽是跨洲的清凉故事。
“煤城记忆”展厅里,煤炭与暑气的关联藏得巧妙。北宋诗文里“白昼莽苍常生烟”的记载,说的是露天煤层自燃的景象,倒像极了夏日午后蒸腾的暑气;而王石凹煤矿的微观模型仿佛诉说着另一种“清凉”——矿工们在地下深处与地表酷暑隔绝,用汗水换来了万家温暖,这种人与温度的博弈,读来竟让人心里泛起一丝沁凉。
最让人驻足的,当数“玉山金容”展厅的造像。玉华宫出土的“佛迹造像”,玄奘手书的题记带着禅意,足心的莲花纹样似盛着清泉,凝视时仿佛感受到山间的清凉,连空气都染上了古意的舒爽。
这个夏天,不必困在空调房里。来铜川博物馆吧,让风动幕墙为你挡住热浪,让文物里的清凉故事浸润心脾。在这里,暑气成了串起历史的线,牵着你从唐风里的树荫,走到石窟中的凉意,收获一场有文化、有温度的避暑之旅。
地址:铜川新区长青南路和朝阳路交汇处
开放时间:每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