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来源:市旅游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3 10:1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

耀州窑烧造技艺始于唐,乃中国唐代陶瓷的集大成者。五代青瓷曾有“官”字款进贡皇家。宋代登上了中国乃至世界青瓷的高峰,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代表性传承人:孟树峰

耀州窑传统工艺按行分为:碗窑、黑窑、瓮窑、小活窑四类和耀州青瓷。每行每道工序传承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其中,黑窑孟氏传承人、耀州青瓷研制创作人孟树峰,他将八百年的耀州青瓷和人亡艺绝的铜川民间瓷恢复了出来。

耀州窑传统工艺是整个北方以粘土质泥料手拉制坯,半例烟性马碲窑高温烧成瓷器形成的总代表,也是世界陶瓷界唯一尚能留存宋代陶瓷工艺形成的一条线索,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积淀深厚。展现了中国汉民族近两千年辉煌的陶瓷历史。

耀州刺绣

(省级)

耀州刺绣起源于古代劳动妇女之手。耀州刺绣,日用生活之重要饰品,馈赠、交流、收藏的文化瑰宝。

代表性传承人:赵春 邵珍珠

据考证,耀州刺绣萌芽于周秦时期,起源于农村女子之手。魏晋南北朝时期,刺绣佛像为供瞻品之风盛行,刺绣以观赏为主。

唐代,耀州刺绣题材广泛,除山水花草传统生活物象,又有了山水楼阁、地域风光等。刺绣构图活泼,设色明亮。特别是使用微细平绣技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复合运用替代颜料;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立体感。

经过宋元明清千年发展,耀州刺绣不断吸纳、融合、创新,成为如今古老而年轻的艺术生命,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耀州面塑

(省级)

耀州面塑起源于耀州花馍,是花馍传统技艺的多元和升华。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在耀州已有几千年历史了。

代表性传承人:崔百来

鉴于对自然的懵懂认知,耀州先民兴起了专属的祭祀文化,适逢过年过节,婚嫁喜事、孩子满月、老人祝寿以及亡灵归去等重大事宜,都要做出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面塑(亦叫花馍),表达喜庆吉祥祝福以及寄托情思。

随着时代发展,花馍逐渐发展成面塑工艺,即形似神更似。种类上分为熟面制作和生面雕饰两种。做工上变单花为多花,变压花为浮雕,变浮雕为立体,使传统种类至臻至美,又大胆创新,使用花灯上色技法,创新品种成为精品,发展为耀州民间美术工艺品牌。

王益金属手工錾雕技艺

(省级)

王益金属手工錾雕技艺传承历史源于隋唐,发轫于祖辈。

代表性传承人:李振华

手工錾雕制作技艺复杂,每件作品要根据用料的质地、规格,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手工錾雕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李振华。其錾雕作品,色泽艳丽、精巧别致,具有极强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代表作品——铜质马车。李振华运用手工錾雕制作技艺,所制作的各类金属作品,对我国交通史、民俗学和雕刻技艺,均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宜君剪纸

(省级)

宜君剪纸以黄土文化为根基,以符号化的物象为造型元素,以乡土生活为表现题材,构图奇特,粗犷豪放。

代表性传承人:田亚莉 王改银

宜君曾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活动区域,这里出土的仰韶文化器物上的彩绘镂空艺术,北魏石窟,商鬲玉器,比比皆是。古老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宜君民间剪纸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富庶的土壤和条件,更使宜君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由可能变成一种必然。

宜君民间剪纸题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鱼戏莲》《麒麟送子》《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各种动物等都是其表现对象。还有像田亚莉的《陕西十大怪》、王改银的《十二生肖》都很有个性和特点。


网络编辑:杨琨
信息审核: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