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为凭证 描绘和谐新画卷

铜川市“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辞(四)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焦新学

来源: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7-05 15:2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市生态环境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按照“治气降碳强服务守底线、增水净土护生态保红线”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十年,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形成环保大格局。
  坚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成立书记、市长任主任、组长的生态环保委员会和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先后印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编制了《铜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颁布施行了《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和《铜川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了河长制、湖长制,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推动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
  这十年,用“加减法”推进工作成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做好“加法”,打造洁净的天、清澈的水、安全的土。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抑尘、治源、减煤、控车、禁燃、增绿”为重点,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源和生活源“五源共治”,2018年-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35天增加到28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5.64下降至4.08,PM2.5浓度由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浓度逐年降低;采取上工程、严监测、补基流等有效措施,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漆水河主管网改造及南北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整治雨污混流问题172个,沿河散排口全部清零;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由以前的地表水Ⅴ类改善到2021年的地表水III类,进入“优良”级别,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9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全面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信息采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9.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努力做到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要求,连年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累计恢复治理1.6万亩,其中历史遗留矿山累计恢复治理1.3万亩;植树造林11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编制完成了2015-2020年6个年度的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率先在全省火电、水泥、白灰重点排放领域编制完成了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了《铜川市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及碳达峰预测报告》,为科学谋划“双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减法”,服务企业出实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25万吨,拆除16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关闭压减煤炭产能90万吨,整治“散乱污”企业263家;拆改燃煤锅炉1258台,散煤治理12.69万户;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7691辆,编码非道路移动机械1653辆。2013年以来,全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45个大气减排项目,实施了30个水环境减排项目,完成了139个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项目,连续十年超额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全力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成立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专班,设立审批助理员,主动敲门问需优服务;疫情期间采取“线上办”“不见面”审批,为央台陕企进铜、能源保供、民生工程、军民融合、“强链补链”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环评管理项目豁免14大类39小类,累计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评共6010个,清理整顿全市57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建立了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49个。
  这十年,积极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方式转变,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构建环境监测、网格化监控、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智慧环保平台,由传统的“人海战术”执法监管模式,转变为“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村4级网格化监管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204起,其中实施配套办法案件259起,共计处罚金额6476万元。以改促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6轮次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469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92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3个问题整改工作被列为全省正面典型。
  这十年,“铜川样板”登场亮相,更绿色、更文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绿色”声音。持续面向公众开展常态化、特色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营造浓厚氛围。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了百人健步走,绿色公益骑行,“保护漆水河 全民在行动”等宣传活动,命名了5家环保设施或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6家“铜川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举办了“天籁之音”“传承红色根脉 守护绿色家园”等主题文艺演出,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今年命名表彰了50名“铜川生态环保卫士”。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共在各类主流媒体刊发稿件3000余篇,其中中省主流媒体500余篇,形成了具有“铜川特色”的生态环境宣传模式。
  抓试点示范,促全面转型。十八大以来,铜川市被确定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区,入选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列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等。通过试点示范,我市统筹协调,以项目为引领,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难点重点问题,打造了铜川样板,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铜川经验。先后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等。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展望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将紧紧围绕“一示范四高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和生态保护,重点行业整治,环境安全等五大领域专项整治执法行动,脚踏实地,踔厉奋进,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努力打造幸福美丽铜川,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