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川获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依托药王故里文化资源优势,将试验区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统筹实施,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出政策、建机制、强基础、补短板,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示范试点项目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建设“健康陕西”和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抓手。以此为契机,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财政厅等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并强化动态监测。铜川将试验区工作提升至全市重点工作层面,进行全力推进,制定以“传承孙思邈医学精华、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为主题的建设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坚持“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分片包抓、常驻督导”,做到任务清单化、清单颗粒化、管理台账化、督导日常化,试验区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为项目高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传承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惠及百姓
我们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让古老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成果转化更高效。探索形成“五个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转化“治疗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药验方”等一批科技成果,让科研结果更快走向临床、服务患者。科研水平大提升。与国医大师等顶尖团队合作,实施“早癌筛查+中药干预”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探索“1+1+1”合作模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一个专家科研团队+一个科研合作项目),推动中医药科研技术水平加快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前沿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古典名方“活”起来。成立孙思邈研究中心,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千金方》等典籍,成功转化古典名方8个,研发院内制剂29种,建立孙思邈疫病、瘿病等学术流派6个,让古代先贤的智慧在现代临床中续写新篇。四是智慧中医进万家。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中药代煎配送中心,提供便捷的代煎配送服务;启动县乡村三级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建设,让优质中医药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才引育多措并举,基层服务网底筑牢
我们坚持“引凤、育栋、强基”并举,打造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集聚。成立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站)47个,带徒59名,建立老药工传承工作室3个、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1个,引进博士后4人、博士14人、硕士52人,带动本地人才快速成长。基层人才强基。大规模开展中医骨干人才和适宜技术培训,通过联合培训、专题培训、推广培训,累计培训超万人次;建成“西学中”培训基地,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第一村医”下沉。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择优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骨干中医师担任“第一村医”,组建市级服务队5支,派驻边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诊疗、家庭签约、专科带教,服务覆盖20个乡镇181个村,大多数村卫生室配备“能中会西”乡村医生,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有关做法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典型案例。
优势专科做优做强,诊疗服务提质增效
我们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孙思邈中医堂广泛覆盖。建成439家孙思邈中医堂、34家示范孙思邈中医堂,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孙思邈中医堂全覆盖。已成为陕西乃至全国中医药工作的亮丽名片,其经验已在省内多地推广。建成铜川市中医医疗集团,覆盖全市18家医疗机构。优势专科引领发展。建成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中医药特色康复示范中心1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20个、优势专科教研室14个。全市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不断促进诊疗服务同质化、规范化。甲状腺专科组建专科联盟,覆盖周边地市,组建市级中医妇科儿科专科联盟,带动区域专科能力整体提升。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院为骨干、孙思邈中医堂为支撑、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多层次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西医协同深化,医疗保障更加有力
我们积极探索中西医深度融合新模式,让患者获益最大化。创新服务模式。在综合医院推行“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制度,创新实施一号双看、双查房、双会诊、八时段中医药服务的“1228”中西医协同诊疗融合模式,实现了中西医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医保政策倾斜。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达到37个,将221个中药配方颗粒、71个中药饮片及“互联网+”中医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动态整合中医特殊疗法类等61项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群众中医药诊疗负担不断降低。
服务模式优化升级,就医体验显著改善
我们始终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出发点。“一次挂号管三天”。在全省率先试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医模式,惠及近3万人次,广受好评。“中医夜市”受欢迎。创新开设“中医药夜市”,利用晚间为群众提供便捷中医药服务,相关文化宣传活动被央媒报道。互联网医院便民。建成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1个,上百名医生在线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药王文化传承创新,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深挖药王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将诵读“大医精诚”作为各类中医药活动的“第一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使大医精诚精神深入人心。积极推广“药王养生功十三法”,中医治疗的“运动处方”备受群众喜爱。编著《药王养生药膳》,开发康养产品、旅游线路,建设健身步道、健康公园,形成“十分钟健身圈”“十五分钟医疗圈”,让健康养生成为新风尚。累计举办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300余场次,服务群众30万人次。原创音乐剧《千金方》成功展演,孙思邈纪念馆被确认为第11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宜君彭祖药谷和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获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要求,重点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谱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夯实医疗服务质效。持续深化中西医协同发展和中医特色专科联盟建设,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体系,加快推进市中医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强化信息化赋能,完善智慧中药房和辅助诊疗系统,让群众享有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深化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深入系统挖掘梳理孙思邈学术思想与文化精髓,持续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深化中医药文化“七进”、中医药文化夜市等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扩大药王文化影响力。
谋划“十五五”发展路径,擘画创新发展蓝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投入机制,深化中医药薪酬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深度校地合作,探索科研创新的新模式。持续优化中医药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夯实中医药长远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十五五”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发布单位: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铜川市中医药发展中心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