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张建政
12月22日

来源: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12-22 15:3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冬至时节,一阳初生。正值全市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三五”期间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果和2020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首先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有关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喜人成果。
  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十三五”期间,坚持以“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为抓手,全力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累计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12.8万户,拆除燃煤锅炉750台1029蒸吨,减煤21.9万吨;建筑工地和道路抑尘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城市主干道和国省干线公路机扫率达95%以上,城市建成区扬尘污染物排放下降15%;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63家;淘汰黄标车及高排放老旧机动车7259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国土增绿植树造林42.82万亩,与2015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一增五降”(优良天数增加,PM10、PM2.5、SO2、NO2、CO浓度下降)。截至2020年12月20日,综合指数从5.91下降到4.47,改善24.4%;优良天数从267天增加到278天,增加11天;PM10年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为71微克/立方米,改善31.7%;PM2.5年均浓度从58微克/立方米下降为42微克/立方米,改善27.6%;SO2年均浓度从25微克/立方米下降为12微克/立方米,改善52.0%;NO2年均浓度从36微克/立方米下降为31微克/立方米,改善13.9%;CO年均浓度从2.5毫克/立方米下降为1.3毫克/立方米,改善48.0%。
  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桃曲坡和柳湾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宜君县西河水库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54个;全市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5个市控断面水质不断提升;17家医疗机构和38家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全处理,日处理污水约14万吨;完成漆水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长治久清目标,并且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相关项目75个,总投资约144.08亿元。
  土壤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十三五”期间,我们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市农用地详查和企业用地调查圆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全部划定为优先保护类,9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保护了146.85万亩耕地;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8个镇240个村,受益人口26.29万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村庄达100%。
  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2019年起开展青山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勘界定标工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核查销号98个点位,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累计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885亩、生产矿山338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平方公里.。
  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上工程、调结构、强管理等措施,落实了121个水环境减排项目、109个大气环境减排项目,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经预测,2020年化学需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10.98%(9%)、12.12%(9.3%)、16.75%(15%)、21.07%(20%);提前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全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稳居全省前列;编制2015—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每年度获取基础数据12万余个。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年,也是打好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的收关年,我们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2020年12月20日,省考指标中,收获优良天数278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居关中市区前列;岔口国考断面水质有望达到地表水Ⅴ类年度目标;化学需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有望完成;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安全事件。
  蓝天保卫战方面:“六措”并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煤。加快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步伐,完成散煤替代2.49万户,超额完成散煤治理任务;严控煤炭消费,2020年省上下达工业非电煤炭消费控制任务311万吨,截至11月底消费304.73万吨。抑尘。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专项行动,监督150家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规范整治物料堆场102个;严控道路扬尘污染,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2%,县城达到64%;积极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工作,完成铁路货运量806万吨。控车。加大210国道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发挥4个入城车辆冲洗台作用,开展车容不洁抛撒整治专项行动;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5000辆;累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019台,监督性监测420辆,治理不达标、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200余辆。治源。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五大提升工程,全市110家涉气工业企业建设了高标准洗车台、颗粒物在线监控设施、车辆号码识别系统及车辆视频监控系统;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5家,实现动态清零。禁燃。印发《关于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秋冬季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的通知》,发挥视频监控和网格化监管作用,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增绿。全年累计绿化造林11.61万亩;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657.75亩;打造公路绿色长廊,累计绿化1280亩。深化“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召开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会商研判会3次,印发重污染天气应对通知和专家管控意见6份;实行重污染天气企业绩效分级,247家工业企业科学修订了应急减排清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碧水保卫战方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编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方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万人千吨”(高尔塬水库)水源地实行常态化监测;投资2895万元开展水源地保护规范化防护网建设67公里,标识牌4000余个,安装摄像头30个,聘用65名环保监督员巡河处理影响水质的各类问题。加快实施重点领域水治理工程建设,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管网改造以及雨污分流等,切实提升全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开展“决胜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全市重点涉水企业全部实现规范化整治,共约谈涉水企业32次,查办相关案件18起。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区县及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上下游污染补偿机制。
  净土保卫战方面: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组织核实农用地的点位、行业等信息186个,核实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相关信息22家,全市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47个,实现全覆盖。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完成22家重点企业风险筛查、采样调查;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1428家;对90余家工业企业及5家危废经营单位的固体废物实施规范化管理考核,转移处置固危废2738吨,查处涉危废案件9起。抓农业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0%;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建立玉米、苹果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小麦统防统治及农药减量示范点等53个;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2%。抓生活污染源头防控,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50处,全市359个行政村中328个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落实土壤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相关要求,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强化土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管控要求,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关。
  青山保卫战方面:生态红线评估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583.4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5.01%;香山、太安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及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准;“三线一单”编制完成48项200余份资料;生态恢复治理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95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5km2;强化全市5类13处自然保护地环境监督管理,查处涉林案件110起,打击处理122人;整治河湖“四乱”(乱占、乱堆、乱采、乱建)问题94个,清理河道(岸)垃圾约1210方;现场核查“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问题点位98个。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希望,新的收获,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将吹响“十四五”和明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号角,持续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为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到来,谢谢大家!


网络编辑:吕思懿
信息审核: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