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兴耀”战略 加快提速转型发展

“转型升级·县域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耀州篇)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宏伟
(2013年12月26日)

来源:耀州区政府 发布时间:2013-12-26 14:4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记者见面,非常感谢各新闻媒体多年来对我们耀州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耀州区实施“文化兴耀”战略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耀州是“一圣四杰”故里。自汉唐以来屡为京畿屏风,历史上又是多民族融合之地。建县于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有216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仅史书记载的名人就有200多位。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被称为“医学论之父”、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柳体书法被纳入中小学生研习字帖,享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史学家令狐德棻主持修编了著名的《周书》,参与了《二十四史》编撰;西晋哲学家傅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创作了《溪山行旅图》等不朽杰作,这五位被后人尊称为“一圣四杰”。
  耀州是千年佛教圣地。“三峰耸翠、碧色秀气、殿宇轩昂”,说的就是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佛教圣地——大香山。相传妙善公主于此修身成佛,以菩萨灵异闻名遐迩,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前秦时期(351-394),这里就有佛事活动,至今每逢节会,游客络绎不绝,踏青赏景、祈福平安。
  耀州是西北革命摇篮。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此点燃了西北革命的烽火。如今的照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新型优美小镇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
  耀州是能源建材基地。境内石灰石储量40亿吨,煤炭储量18亿吨。此外铁矿、高岭土矿、油页岩矿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全面建成后,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并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耀州是渭北高原重镇。东望河洛,西揽关陇,南接长安,北达榆塞,耀州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210国道、包茂高速、咸铜铁路、梅七铁路等多条道路穿境而过,同时有今年新开工的合凤高速和规划之中的西包城际高铁等省市交通要道,耀州即将融入西安半小时乃至15分钟经济圈。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和发展潜力,中能源、伊利、昊诚、陕煤化、陕有色、陕文投、铭帝、广东益建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入驻我区,更是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2012年我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第15位,4次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耀州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但耀州又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转型发展和环境承载压力大的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发展成为一个紧迫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突出“两园两城两景”六大区域,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的发展总思路。
  在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大力实施“文化兴耀”战略,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打造全国“文化名区”为目标,按照“政策扶持、产业支撑、文化驱动、市场运作、生态优先”的思路,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陕西省旅游强区、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区和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等荣誉。今年全区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8亿元。
  一、规划先行,政策扶持
  我们抢抓中宣部定点帮扶和县级文化改革试点区建设等机遇,高规格编制了《“文化兴耀”战略实施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和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全区文化旅游特色和发展方向,制定了宽松灵活的激励政策,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城市片区开发改造奖补意见》等,每年区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奖补形式,用于扶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业发展。目前,全区在建和建成商业面积已达到50万平方米。
  二、科学定位,产业支撑
  我们立足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区域分布和旅游产业基础,确定了“一心两翼三园”的发展格局。
  “一心”即历史文化名城。据专家论证,神德寺塔的佛骨舍利、经卷与塔三者合一,是全国仅有的。因此,我们把神德寺文化公园作为古城建设的突破口,投资3亿元打造集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公园。恢复修建耀州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四大街坊”,发展以休闲养生、理疗保健、特色餐饮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两翼”即药王山大景区和照金香山大景区。整合红色、养生、佛教、绿色、生态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耀州“两日游”精品线路。目前,在古城和两大景区建设中,我们已投入资金20亿元,先后建成了仿唐永乐商厦、民主路仿唐商业街、药王养生苑、药王生态湖、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三园”即正在谋划的玉门湿地公园、柳公权文化产业园和步寿塬集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三、以人为本,文化驱动
  我们设立了宣传文化“一大五小”基金,每年区财政列支500万元支持宣传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工程。制定出台了《耀州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先后选派135名干部到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中央电视台进行培训。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医名院长和民间名艺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名教师、名校长、民间名艺人42名,并享受区政府津贴。精心打造了大型秦腔剧《照金这片天》、《千古药王》、《桃花岭》等一批文化精品,其中《照金这片天》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区宣传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展厅、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电影放映、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耀州大舞台”被省文化厅表彰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示范服务项目。
  四、市场运作,融合发展
  先后成立了耀州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照金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用市场化模式,加快景区建设和管理,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打造“药王”品牌。先后推出了药枕、药酒、针灸、养生铭等一批独具养生元素的保健旅游产品。今年,耀州面塑、雪花糖被列入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釉语音孙思邈瓷塑》、刺绣《孙思邈坐虎针龙图》等作品在旅博会和西洽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创作奖。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五、注重保护,生态优先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编制了《古城城市设计及导则》,全面实施古城开发改造和保护,出台了《耀州区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奖补意见》,对重点保护的12户古民居每户每年给予资金补助。投入2200万元,完成了耀州文庙、柳公权墓、令狐德棻墓等重点文物的抢救维修工作。今年,祋祤宫遗址和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改善空气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今年我们痛下决心,放弃了1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近1亿元的财政收入,拆除药王山周边水泥企业和实施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7月,3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我区成功放飞,有力地证明了我区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耀州的发展离不开新闻界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耀州、支持耀州,继续为耀州的发展提神鼓劲,用你们的镜头和视角,把一个文明美丽的耀州展现给国内外的朋友们。
  适逢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在这里,预祝新闻界的朋友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耀州区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突出“两园两城两景”六大区域建设,千方百计促增长,全力以赴抓转型,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5%(如图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2.383亿元,增长7.1%。预计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图一:耀州区2013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

  (一)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中央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狠抓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达40.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42万吨,实现“十连增”;油料总产4066万吨,下降8.7%;蔬菜总产7.4万吨,增长12.2%。畜牧业稳步发展,牛存栏达到36826头,猪存栏达到28854头,羊存栏达到32078只,家禽存栏达到41.5万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快速发展,入园企业19家,完成投资5.26亿元。创建了3个省级和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7.7亿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37亿元,同比增长20.5%,完成年度计划70亿元的73.4%(如图二)。分行业看,全区1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7个行业实现增长,支柱产业中水泥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47.07亿元,同比增长44.1%;煤炭开采业实现产值48.82亿元,同比下降1.2%,铝及铝制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1.63亿元,同比下降14.1%。截止9月底,全区原煤产量843.2万吨,同比增长18.6%;水泥1082.8万吨,同比增长14.9%;熟料703.4万吨,同比增长44.6%;电解铝9.9万吨,同比下降13.7%。预计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图二:耀州区2013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三)投资总量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4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年度计划85.5亿元的86.5%(如图三)。其中:项目投资66.22亿元,同比增长34%;房地产投资0.45亿元,同比增长34.4%;跨地区投资7.27亿元,同比增长37.7%。1—9月,全区工业投资完成25.84亿元,同比增长27.98%,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4.95%。全区在建的500万元以上项目共1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9个,投产项目116个。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有77个开工,完成投资57亿元。预计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图三:耀州区2013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四)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7%,比重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8亿元,同比增长2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亿元,增长4.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1.96亿元,增长4.5%;商品零售实现10.81亿元,增长18.3%。旅游消费继续升温,前三季度全区共接待游客348.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7%和149.6%。
  (五)财政收支运行稳定。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6.74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16.93%。截止9月底,全区一般预算支出9.5亿元,同比增长47.2%,在各种支出中,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教育等民生保障支出分别增长58.2%、531%、1676.9%和34.9%。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49559万元,较年初增长1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2434万元,较年初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1565万元。截止9月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92元、同比增加186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达到6755元、同比增加875元,增长14.9%(如图四)。预计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图四:耀州区2013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

  (六)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投资2亿多元,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12所公办幼儿园6所已建成开园,8所后塬山区教师周转房1所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近9000名,总投资3.5亿元的区人民医院项目快速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欣佳园、林园、世纪苑等13个保障房项目进展顺利,新开工1978套,在建5462套,完成投资1.2亿元。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佳县”称号。发放各类保障资金9500多万元,惠及人群5万多人。新增就业岗位4256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00万元。
  (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集中开展了“统筹城乡、美丽家园”、环境卫生百日整治、“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痛下决心,放弃了1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近1亿元的财政收入,全面开展治污降霾工作,药王山周边7家水泥企业中5家全部拆除,集中拆除关停了33家白灰窑企业和37家石渣企业。对城区、城乡结合部、210国道沿线、孙塬地区、照金地区等重点区域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全年绿化造林5.99万亩,荣获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区”称号。
  (八)扎实抓好安全稳定。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台账,夯实安全生产“三基”工作,13个安全专项检查组和1个督查组,常年不断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严防事故发生。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三访”工作制度,受理群众信访2688件(人次),立案办结142件。深化“平安耀州”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文化名区

  近年来,耀州区大力实施“文化兴耀”战略,编制完成了《“文化兴耀”战略实施规划》,构建文化发展“四大体系、十大工程”,每年设立宣传文化工作专项资金等“一大五小”基金共500万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陕西省旅游强区、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区和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等荣誉。
  一是非遗保护扎实有效。整理民间民俗文化线索320条、保护项目128个。公布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个、区级29个。完成了孙思邈养生文化、药王孙思邈传说国家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每年举办非遗培训、展演20多次,培训民间艺人千余人;评选民间名艺人6名,每人每年享受区政府津贴1万元。《青釉语音孙思邈瓷塑》、刺绣《孙思邈坐虎针龙图》、《抓髻娃娃》等作品在第六届旅博会和第十七届西洽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创作奖。
  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召开神德寺文化遗迹研讨会、柳公权学术研讨会,就如何保护、挖掘、开发神德寺和柳公权文化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举办了柳范书画大赛,征稿458件,制成《翰墨耀州—首届柳范书画大赛作品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对该馆珍藏的稀世珍宝—范宽《溪山行旅图》进行共同宣传、研究发掘和传承发扬。
  三是文艺创作精品荟萃。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文艺精品创作和编演,大型秦腔剧《照金这片天》、《千古药王》、《桃花岭》,小品《好日子》,歌曲《走进新耀州》,话剧《舍身救父》,歌伴舞《放歌照金行》等经典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照金这片天》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中播报,先后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市区文艺精品特等奖。
  四是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全区共有各类文物点41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馆藏文物1877件。累计投入2200万元,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6个,完成了耀州文庙、神德寺塔、柳公权墓、令狐德棻墓等重点文物抢救维修工作,对全区重点保护的12户古民居每户每年给予1000元补助。今年,投资3亿元的神德寺文化公园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五是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坚持文化惠民,在每年春节、二月二古庙会、香山庙会等各类节庆期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活动350场次,放映数字电影2800场次。“耀州大舞台”被省文化厅表彰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示范服务项目,观众达10万人次。华原演艺中心荣获“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累计完成投资9500万元,建成区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艺术展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区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新建乡镇文化站10个、农村文化室153个、社区文化室12个、农家书屋178个。其中荣获省、市级示范文化站3个、文化室6个,配备乐器、服装、锣鼓等设施设备1万余件,配送图书27万册。
  六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快。积极实施“十百千万文化人才工程”,引进复合型人才28人,每年开展文化艺术培训230期,培训干部群众1.2万人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区秦腔剧团改制为华原演艺中心,电影公司推行企业管理模式。组建了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了演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先后自主编创了《照金这片天》、《千古药王》、《桃花岭》、《舍身救父》等优秀剧目。

 

加快六大区域建设  推进提速转型发展

  耀州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水泥和煤炭,工业一支独大,经济结构单一。面对城市转型的严峻形势,耀州区在历届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耀州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按照区十四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突出“两园两城两景”六大区域,建设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的转型发展思路。
  经济支撑:两园—董家河工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董家河工业园 是耀州产业转型、经济总量翻番、争创十强区的希望所在。园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以铝产业为主导,优先发展航汽铝、电解铝、碳素、铝深加工产业,形成煤、电、铝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园区建成后,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园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目前,入园企业13家,秦瀚年产10万吨陶粒砂、年产10万立方米高强度刨花板项目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基本建成,铭帝铝型材和铝镁合金及配套动力站项目全面开工。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利用桃曲坡水库周边地区生态植被好、交通便利、地域广阔、农业基础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建设总面积91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提供就业机会8000人以上,带动园区及周边群众收入翻一番,成为一个集农业科技、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目前,入园企业19家,涉及资金1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陕西鑫天源年产30万吨有机肥项目建成试产,伊利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金圣庄园、苹果良种栽培示范基地、禾通蔬菜基地、林苑苗木花卉基地等项目全面开工或建成。
  文化承载:两城—历史文化名城、锦阳新城
  历史文化名城 依托全市打造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和耀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恢复建设耀州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四大街坊”,开发佛骨舍利、经文、神德寺塔,大力发展以中医养生、理疗保健、文化旅游为主的宜居宜业古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目前,机械厂、花园饭店、永乐坊等8个城市片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神德寺文化公园、东方尚城、城南壹号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拆迁改造面积达到20万平米。民主路东片区、东鑫城天街购物广场、永乐商场全面建成,建成和在建商业面积50万平米。
  锦阳新城 规划总面积3.43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按照“人在林中,城在水中,山水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依托沮河水系公园,建设景色宜人的现代化新城。目前,新城道路改造已开工建设,沮河风情廊道、林园小区和区人民医院项目快速推进。
  品牌打造:两景—药王山大景区、照金香山大景区
  药王山大景区 因“药王”孙思邈而得名,文化资源厚重,世人评价药王山有“六最”——中国最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的隐居地,关中最大的古柏林和魁星楼,陕西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地面元代壁画,全国北朝碑石收藏最多最早的碑林,年度跨度最长能和我国著名四大名窟媲美的摩崖造像。景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依托药王山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孙思邈养生元素内涵,着力打造知名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目的地。目前,景区周边7家水泥企业5家已全面完成拆除,五台群众集中安置大型社区项目进度加快,药王生态湖一期基本完工,建成300亩水域面积的外湖和100亩的芦苇湿地。
  照金香山大景区 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是陕西省支持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转型项目。目前,景区已全面对外开放,照金红色旅游名镇12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竣工,优美小镇已经呈现。香山假日酒店、陈家坡农家乐已建成投入运营,范宽山水写生基地开工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了第九届香山佛教文化节暨第三届樱花节,照金香山国家4A级景区完成初验。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近年来,耀州区以被列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为动力,紧紧围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园区景区城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宜业宜居宜游的具有关中风情的创新田园城镇综合体”的定位,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初步形成了“城乡体制接轨、空间布局一体、产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对接、基础设施联网、居民利益同享”的发展新格局,为新一轮提速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组织成立了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创新推行了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新型农村社区)工作制度,捆绑考核、重奖重罚,促进各级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安排重点项目、财政扶持资金、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重点倾斜,合力推进。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实施全域推动。坚持全域理念,2011年以来先后编制了耀州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规划208个;聘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设计经济研究所、新空间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规划编制组对全区城乡统筹进行科学规划,历时两年编制了《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全区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域一体的规划体系。
  三是注重产业支撑,加速城乡融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的连接点和核心,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实施统筹城乡八大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城乡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全区新栽鲜干果3.4万亩,水果总产2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接待游客450万人次,综合收入30亿元;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5个,建成20个新农村示范村、75个扶贫重点村。耀州区先后荣获陕西省旅游强区、全省十强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区称号,2012年被省政府纳入了第二批旅游示范县建设试点县(区)。
  四是坚持试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按照抓点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着力加快9个镇区、40个新型农村社区、14个旅游村、35个生态示范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享受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成果。按照“完成一个规划、建设一个社区、配套一批设施、安置一批群众、发展一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打造一处新景点”的要求,确定了16个统筹城乡试点村(新型农村社区)先行先试,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试点建设,并充分整合农林水和发改、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用于试点村建设。在全区实施了以“净化工程、绿化工程、靓化工程、文化工程”为内容的“统筹城乡、美丽家园”行动,全力打造天蓝、水碧、地洁、人美的城乡环境新面貌。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多次组织区镇村干部群众赴成都、广东等地学习,学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进做法,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按照“城市下乡,农民进城”的理念和“条件成熟、发展急需”的原则,出台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3项抵押贷款管理办法,集中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22项政策,逐步消除体制障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网络编辑:杨凌霄
信息审核:杨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