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铜川,涌动着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暖流。走进位于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市级专家工作站”牌子引人注目。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案部经理潘阳说:“自从今年7月份专家工作站成立后,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每个月都会过来提供技术指导。这为公司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第二届“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的启幕,铜川正以蓬勃的人才活力书写着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锚定“一示范四高地”目标,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吾铜引凤”专项行动为抓手,淬炼出“一企一策一专班”“吾铜引凤”“铜川人才周”等特色品牌,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雁阵格局”。今年,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启动以来,这座城市更是以政策为经、路径为纬、服务为壤,织就了一张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工作网络。
机制创新,构筑人才政策“强磁场”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费时费力。落户铜川后,‘一企一策一专班’上门服务,我们的需求很快就能被响应。”陕西中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的体验,正是铜川人才政策精准发力的缩影。
今年,我市制定实施人才兴铜战略2025年专项计划,从人才制度、人才聚集、人才培养、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让政策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更让铜川人才政策有了新布局。铜川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正在开展高铁时代铜川人才政策优化完善专题调研,特别是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近期出台《“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办法》,打破了人才流动壁垒,为在高铁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铜川紧邻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灵活引进使用各类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铜川市已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中省挂职博士长效联系和柔性引才三项新机制,进一步打通了人才服务和人才供需的堵点。
精准聚才,拓展产才融合“新路径”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铝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中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发布3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175名人才精准到岗,实现“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引进什么人才”。
“大学毕业后,我在外地干了12年的农资销售和农业技术指导工作。2018年,我瞅准家乡电商发展的机遇,果断辞职返乡,创立了宜君县皇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着家乡父老把宜君苹果等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在铜川,像谭战这样的“归雁”人才还有很多。
家乡筑“暖巢”,引得“雁归来”。近年来,我市持续举办“铜川老乡,欢迎回家”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政策宣讲、岗位推介、实地考察等系列活动,吸引千余名在外务工、创业、就业的铜川籍人才返乡寻机遇,其中43人成功达成就业创业意向。与此同时,校地合作架起“引才桥梁”。今年以来,铜川组团先后走进30余所高校,既为教育、医疗领域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也组织45家重点企业开展了专场招聘活动,594名高校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由我市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全省“组团式”招才引智中医药和大健康专场活动,签约人数、活动规模均创下全省同类活动之最,让“组团引才”成为铜川人才工作的亮眼名片。
还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专家工作站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专家工作站,在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和单位新增9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吸引70余名行业专家携核心技术入驻;全市3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聚集130余名院士、专家,14个驻外招才引智站同步发力,形成“平台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优化生态,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
引才、育才,更要精心用才、留才。铜川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台架梯”,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放心发展。
2019年,黄小华在铜川投资建设磷化铟半导体材料产业化项目,开启了他的追“光”之旅。
“来到铜川之后,我切实体会到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望和厚爱。”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华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有关部门大力帮助下,他成功入选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等多项省级人才项目,公司也申报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组建起研发创新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市坚持多元评价标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不拘一格降人才”。近年来,我市评选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500余人次,先后从各行业各领域评选青年岗位能手、“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员”等一线优秀从业人员135名。同时,持续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今年以来,通过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直接考核认定中级职称15人,考核认定重点产业链5名专技人才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农艺师。
以赛选才、以绩用才的导向愈发鲜明。全市首次陶瓷技能大赛吸引180名工匠同台竞技,评选出45名优秀选手,实现“赛场选马”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一线育才模式不断创新。组织拔尖人才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医”等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公共服务等活动60余场次,惠及群众1.3万余人。在技能人才“进校入企”活动中,无齿锯精准切割、正压氧气呼吸器蒙眼拆装等工匠绝活,点燃了学子们的匠心梦。
暖心保障筑牢人才“避风港”。为认定的530名高层次人才发放铜川优才卡,提供住房安居、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14项专属服务,着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港湾。
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人才与城市共赴未来。“下一步,我市将以本届‘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为契机,聚焦‘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高铁时代人才工作专题调研、人才政策优化完善等重点工作,加大人才‘引育用留’力度,坚决打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全力打造产业向新、人才汇聚的发展‘新高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程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