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非遗里的铜川范儿丨耀州烙画

来源:铜川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9-08 21:1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秋日的暖阳斜斜漫过飘窗,工作台前,一位年轻的匠人正手持电烙笔悬于葫芦表面,灼热的金属尖端游走出深浅不一的茶褐色纹路,如同被施了魔法的墨汁,洇出一幅泼墨山水画。这便是耀州烙画——以火为墨,以葫代纸,让草木的肌理与金属的锋芒在时光里相拥。



  方寸葫芦,承古耀今
  葫芦烙画的渊源早已与耀州古城的民俗血脉相连。千年前,先民将晒干的葫芦剖作舀水之器,又以烧红的铁丝在表面烫出吉祥纹样。这种朴素的祈愿逐渐演变为精妙的技艺,烙笔的温度在葫芦表皮上起承转合,运笔的力度于叠回间藏锋纳气。当代葫芦烙画技艺传承者——秦晨将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空灵熔铸于方寸葫芦,让立体弧面成为流动的画卷。









国画山水



月季

  

  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
  今年37岁的秦晨,是铜川市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中美术教师。2012年,他结识了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烙画传承人杨亚芝,开始跟她学习烙画。通过10余年不断练习、坚持和突破,最终形成自己的葫芦烙画风格。






  灼痕不灭,薪火相传
  非遗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工业化发展对传统的手工制作冲击巨大,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减弱,作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秦晨拒绝将烙画供奉于高阁。近年来,他经常出现在校园、社区、市集,现场展示“火笔生花”的奇迹。作为教师,在学校创建了“耀州烙画”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烙画制作,认识、体验非遗烙画的魅力。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烙画的实用性,他设计制作了兼具艺术美感与实用价值的葫芦茶器、工艺品,让非遗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烙一世界,一葫一乾坤。在那些深浅不一的焦痕里,藏着匠人与材料较量又相融的秘语。某个瞬间,你会突然懂得:所谓非遗传承,不过是让火焰的温度,永远留在不会说话的葫芦里,替一代代人记住手心的温度。



手把件



茶叶罐套装



主人杯



狸花猫



朱鹮



象头神





龙驹凤雏邀杏坛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