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铜川航天产业项目】航天科技产业 铜川转型升级的“新名片”(一)

来源: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18 08:3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天城片区位于高新区北侧,规划范围北至北环路,南至华原西道,西至西环路,东至华夏北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59.70hm²(9896亩)。将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天城片区打造成军民融合产业园、国家级航天产业集群高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高新科技引擎示范区、铜川市全面创新发展新高地和铜川高新区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基地。 




产业集群


  铜川市产业技术硏究院是铜川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的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行的产业科技创新综合平台,是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以高精尖、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企、共建工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聚集、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融合与转换的体系化工程。构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1个专业研究院+1个产业基地+N个企业)。规划建设用地300亩(其中南部园区为30亩),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科创基地厂房建设20万平方米),现南部板块7栋研产楼已竣工交付,建设面积为2.5万平米。2019年6月初步挂牌运营,入驻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卫星大数据等十余家专业研究院,培育发展了铜川空间科技研究院、铜川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铜川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铜川大数据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铜川电子装备产业研究院、铜川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等15家重点企业研究所(院),落地企业31户,引进高端人才263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医药、新型材料、商业航天、航汽铝深加工等领域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实现产值2.3亿元,解决就业500余人,形成了航天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以铜川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辐射带动多个产业基地的创新格局,加快了区域经济新旧动能的融合与转换。
  作为创新发展的全体系平台,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已与清华大学、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余家海内外高校院所进行合作,中国铜川商业航天测绘网指挥展示中心、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西理华铸产业基地、西邮光电集成产业基地、航天科工集团210研究所装备基地、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骨干项目启动建设,陕西灵动航天科技公司固体火箭总装总测基地项目、陕西星宇航泰科技有限公司小型航空发动机及飞行器整机项目等20多家民营航天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航天科技产业研究院、卫星应用院士工作站、航天产业孵化园、航天测控基站等投入运营,中科院授时中心、国家互联网XXX工程等重点项目在铜川布局。
  铜川空间科技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民营科学实验星“铜川一号”成功发射被评为2018年度陕西科技创新八大新闻之一;铜川市商业航天城办公室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等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通航大会中获最佳创新奖;在陕西省科技厅等主办的2019第三届“一带一路”科博会中获最佳展示奖;星邑空间在欧空局主办的2019国际空间轨道大赛中斩获亚军;在陕西省科技厅主办的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寨区荣获亚军;电鹰科技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揭榜企业;星宇航泰入选中国兵器集团科技成果合作转化企业;天鸿祥云卫星产业研究院卫星计划获选2019中国管理年度价值案例;灵动飞天在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获2019商业航天企业30强;铜川被授予“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
  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顶层设计;合同管理、柔性参与;资源联投、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重点加强技术选择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扩散共享机制及管理评价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和企业做好“智囊”,为科研供给和产业需求搭好“桥梁”,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建“平台",形成知识流动和成果转化的“枢纽”。以科技创新力量,形成以“技术+企业+人才+资本+服务”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服务模式,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成科研聚集→资金投入→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反哺科研的良性价值链,为地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开启新时代铜川转型发展新篇章!

  铜川市航天科技产业孵化园占地面积144亩,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建成两层标准化厂房共计2.8万平方米以及配电房、污水处理站、设备房、锅炉房等配套建筑。二期计划建成共计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000平方米办公楼、员工宿舍、食堂等配套建筑。
  园区将围绕航天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引入商业航天产业链节点项目,快速投产达效,布局铜川商业航天全产业链。2020年年产值预计3000余万,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项目发挥产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快速发展商业航天装备及上下游配套产业,辐射带动全市形成千亿级高新技术和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产业基地项目由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铜川高新产业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要涉及产业基地建设、智能化厂房建设及生产线建设,规划用地5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估年产值30亿元。
  空天院将发挥平台作用,在铜川产业基地进行航天产业布局,谋划产业发展:
  一是以航天动力产业为抓手,协同西工大、航天四院、六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在产业基地共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基地。
  二是推进包括碳复合材料、水射流等项目在内的一批项目在产业基地落地建设。
  三是发挥钱学森空天动力(西安)创新中心和陕西省空天动力创新中心专家智库在战略规划、理论指导、管理咨询、技术支撑、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作用,汇聚高端人才,助力产业基地建设。
  四是发挥陕西空天云海创业投资基金功能,与铜川市基金平台互投互动,助推航天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产业基地,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为铜川市发展航天产业和铜川市经济提质增效做出贡献。 

  西理华铸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建设单位为铜川华铸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建设2条多流不同截面规格的铸铁水平连续铸造生产线和型材数控加工中心;项目建成后,实现年生产2万吨高品质铸铁型材、深加工0.5-1万吨高端零部件和半成品零部件产品的能力。
  高强耐磨特种铁型材是高端智能装备零部件升级换代的首选材料。本项目利用西安理工大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绿色环保特种铁型材生产装备及成套技术,生产微合金化、高强度、高致密的耐磨特种铁型材新材料,尤其是研发生产的25mm以下小直径型材,填补国内空白;研发工程机械用柱塞泵用材料代替进口;研发生产ADI材料可应用于代替齿轮钢和汽车曲轴;并对铁型材进行加工,提供高强度、高塑性等高性能的高端装备零部件以及高精度、高压、大流量的高端液压零部件。目前产品全涵盖,可为客户提供18-650mm及相当截面和形状的各种牌号、规格高致密铸铁型材及深加工产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卡脖子的高端材料以及高端装备零部件。
  铜川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能源优势。与西安毗邻、交通便利、电力丰富、物流成本低。铜川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本项目落户铜川,有利于控制成本、统筹各方资源、快速实现产能和产品外运。该项目的实施,还将实质性深化铜川市与西安理工大学的校地务实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西安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有力促进校地双方共赢发展,为“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和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铜川力量”和“理工大智慧”。

  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由镁高镁诺奖(铜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通过建设镁合金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线,开展生物医学、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逐步实现产业化。
  该项目依托准晶发现者、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n Shechtman教授和徐春杰教授团队,专注于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凝固技术、半固态射压成型技术,将为航空、航天、军工、汽车、3C、生物医疗、高端装备等领域提供高品质定制化镁合金产品。目前已经开发了RS66和Mg-Gd系高强韧镁合金和Mg-Li-RE系高强、超轻、超塑新型镁合金。攻克了镁合金3D打印技术难题,当前正在加紧开发工业级高效的电弧增材制造(WAAM)装备,使镁合金3D打印技术和材料能够在国民经济诸多关键领域可以得到实际应用。另外,正在开发10公斤级大吨位镁合金半固态射压成型装备、技术和产品开发,解决高端装备和汽车减重领域的关键零部件的轻量化问题。
  该项目的目标是将开发的新型系列镁合金新材料通过3D打印和半固态射压成型技术,将高强韧镁合金新材料变成零部件,结合陕西省地方镁资源特色和优势,致力于全球高端镁合金3D打印新型材料的产业发展,助力陕西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填补我省在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备、工艺及技术开发方面的空白,提升铜川市地方经济创新能力、助力城市形象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品质。

  西邮光电集成产业基地建设主体为西安邮电大学,将在铜建设铜川西邮集成电路研究院并合作实施集成电路芯片封装生产制造项目。截至目前,西邮研究院办公场所在新材料产业园已启动装修改造,西邮集成电路研究院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方案草稿已拟定,10月30日前实现投产运营。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是我国集成电路最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一环,项目的建设将填补陕西集成电路封装产业的空白,成为陕西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电路芯片封装项目计划总投资2.7亿元,占地1000亩,预计2022年底全面实现投产运营。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7.5亿元,利税总额2.0亿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000万元,提供就业职位1200个。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以及政策的推进将会带来集成电路特别是封装环节的增长。项目的建设适应铜川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促进项目产品的制造行业及相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