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专家在市人民医院义诊
“以前想找省里的专家看病特麻烦,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太方便了。”谈起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家住耀州区的郝先生深有体会。
“去基层就能拍CT拿报告享受大医院一样的服务⋯⋯”便捷、高效、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是我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如今,这样的民生利好已在我市全域铺开。今年以来,我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医疗“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健康铜川”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提质扩容 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现在牙疼不用往县城医院跑了,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看好,医保报销后花不了多钱⋯⋯”宜君县棋盘镇中心卫生院刚做完口腔诊疗的王某笑着说。这正是市卫健委倾听民意、回应民需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市卫健委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开展“医”心为民办实事系列行动,通过分级诊疗、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派驻第一村医等举措,让群众就医之路更顺畅。
市卫健委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订框架协议,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改革,促成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开诊,3个区县医院签约西安市第三医院医联体;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组建4支医疗团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完善宜君县人民医院综合医共体、宜君县中医院中医特色医共体建设,指导开展“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分别在西村、五里镇、棋盘、太安和尧生5个分院建成中医适宜技术、口腔、中医理疗、老年病等特色专科。
自今年我市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活动以来,推出多项医疗服务新举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儿科、县域血液透析服务实现全覆盖,让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推出预防接种门诊周末服务,进一步方便上班族和学生的接种;取消门诊预交金,住院预交金降至自付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实现异地血费报销“零跑腿”,让患者不再为报销而奔波;扩增市级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至215种。深入推广“一次挂号管三天”“互联网+护理”等措施,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贴心的就诊提示⋯⋯走进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变化着实令人欣喜。这正是我市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让服务更暖心、就诊更舒心的成效。
传承创新 完善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王益区中医医院就诊大厅设置了中医文化展览区,让患者就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该院还与陕西省肿瘤医院建立医联体,引入名中医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今年5月,印台区以区中医医院为核心搭建全市首家人工智能中医诊疗系统,将中医四诊仪辐射至5家基层医疗机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AI+名中医”的诊疗服务。
今年我市成立铜川市中医医疗集团,覆盖18家医疗机构,把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新建218家孙思邈中医堂,实现基层全覆盖;组建市级服务队5支,派驻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诊疗、家庭签约、专科带教等,服务覆盖20个乡镇181个村。
与此同时,全市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并在综合医院推行“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制度,创新实施“一号双看”、双查房、双会诊、八时段中医药服务的“1228”中西医协同诊疗融合模式。开设“中医药夜市”,建成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及智慧化中药房,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
同时,我市构建起了“疗效价值+特色病种+日间病房”综合支付体系,对18项中医药参与度高的病种实施动态激励政策,对4个中医适宜技术特点突出、非手术干预病种推行疗效定价,建立中医日间病房支付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达到26个,221个中药配方颗粒及71个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动态整合中医特殊疗法类等61项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群众中医药诊疗负担不断降低。
持续优化 医保服务便民更暖心
“以前看病得翻遍包找医保卡,现在刷个脸就能搞定。”在市人民医院,王女士对医保“刷脸支付”竖起了大拇指。
“医保工作人员专门上门为我母亲复审门诊慢性病,真是太贴心了。”日前,家住印台区三里洞街道的陈先生说。王女士,陈先生的体验正是我市医保服务持续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医保系统按照“织密网、增福祉、兜底线、惠民生、可持续”的思路,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药品集采、结算服务与数字应用等方面推出惠民举措,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与满意度。
全面推进“刷脸办”服务,截至目前,“刷脸”服务已覆盖各级医保经办中心、基层医保服务站(室)、重点医疗机构和大型连锁药店。并开通23项“刷脸”服务,涵盖查询、办理等多类功能。
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严格执行国家及省际联盟集采结果,累计落地药品千余种、医用耗材41大类。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后,使用联盟药耗113种。同时,全面推进“以镇代村”和集采药品进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村卫生室“三进”行动,覆盖600余家医药机构,让231家零售药店、18家民营医疗机构、402家村卫生室都成为群众身边的“便民药箱”。自10月起,全面推行生育津贴“指尖办”,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参保女职工个人账户。
如今,铜川医保服务正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深化,从“窗口排队”向“自助秒办”转型,从“卡时代”“码时代”稳步迈入“脸时代”,让群众享受到更加智能、便捷、贴心的就医新体验。(记者: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