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重点突破 整体跃升 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大投资力度 激活发展动能

——我市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05 09:1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中航黑马汽车玻璃项目



陕有色一揽子铝基新材料项目



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总量提升、结构优化、效益释放三大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战场,以招商引资为主攻点,以合力攻坚为硬保障,全力以赴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态势良好,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高位统筹、精准调度,下好全市投资“一盘棋”。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印发全市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工作方案,明确43项重点任务,清单化推进。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年轻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和市人大常委会监督重大项目机制,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干。创新推行动态快报、偏离度提醒、问题督办“三项机制”,逐月分析研判投资运行态势,强化偏离度管理,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七个稳增长服务联络组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帮扶指导,推动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持续强化有效投资 推进经济强劲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分别增长37.5%、25.6%和12%,呈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和良好的发展韧性。
  强化举措、提速竞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以“五精准五提升”为工作抓手,按季度通报开工项目、政策性资金项目、市级部门工作推进、审批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强化项目周调度和困难问题协调解决等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快开快建、快速推进。目前,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5.4%;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5%和86%,分别高于去年同期5个和7.5个百分点,60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运。
  精准发力、链式招商,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动态研判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抓落地、抓进度。建立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精准开展招商项目策划,持续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京津冀、丝博会等招商平台,精心组织参加丝博会、“投洽会”等重点活动,常态化组织重点产业链和小分队开展精准招商、叩门招商工作。坚持项目“签约—推进—服务—督查”闭环管理和要素服务跟进保障机制,力促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实施。1—9月,全市签约项目442个、涉及金额299.82亿元。合同项目累计开工303个,市域外项目实际使用资金139.11亿元。
  集成服务、高效供给,夯实要素保障“硬支撑”。围绕土地、环评、能评以及融资需求等,定期梳理计划开工项目要素保障缺项,通过工作推进会、现场会、跟踪督办等多种形式,全力以赴解决难点堵点。要素保障部门推行环保预审、帮办代办、“三送一帮”等服务机制,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创新开展环评“打捆”审批,坚持项目要素服务提前介入,审批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市级重点项目立项、土地、环评手续办结率均达到95%以上,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为重点项目投放贷款29.5亿元。
  前瞻谋划、滚动推进,建好投资接续“储备库”。坚持谋划、储备、开工、竣工“四个一批”滚动推进,不断加大投资发展后劲。围绕政策性资金投向、“十五五”规划和产业链招商,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大会战”,梳理“三张清单”谋划储备项目1840个、计划总投资2864.2亿元;做深做实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上对接沟通力度,共争取到位中省政策性资金25.7亿元,创历史新高。1—9月,全市审核备办结项目1944个、计划总投资540.1亿元,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5%和10.1%。发改、统计部门联合成立服务组,常态化赴一线指导项目入库纳统,1—10月,全市新增入库项目799个,施工项目总数1053个。
  重点产业持续壮大 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今年,全市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56个,总投资73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0.7亿元,其中,24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以“五精准五提升”为统揽,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项目滚动接续、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93个,占比达到60%,年度计划投资170.7亿元。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陕有色铝基新材料一揽子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陕煤年产4万吨铜箔、中航黑马玻璃等项目加快推进,忠于生物基可降解制品生产基地、广成宏美年产10万吨航空高性能特种铝型材等项目建成投产。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延伸了全市产业链条,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7.5%,占比达到46.7%,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8%。
  基础设施项目持续筑牢根基。全年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40个,年度计划投资53.4亿元。西延高铁铜川段及配套3个站前广场即将建成投用,华能铁路专用线计划年内通车,玉皇阁二号桥、G210惠塬至陈炉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
  民生社会项目有力补齐短板。全年实施重点社会民生项目14个,年度计划投资11.9亿元。铜川市实验小学、宜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等项目建成投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楼医疗设备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社会领域短板进一步补齐,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生态环保项目持续推进。全年实施重点生态环保项目9个,年度计划投资4.9亿元。渭北地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工建设,耀州区漆沮河生态治理、照金生态修复与污染综合治理、“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加快实施。
  做足项目前期工作 提升资金争取成效
  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紧盯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窗口,抢抓各项存量、增量政策机遇,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大会战”,指导区县、园区、景区和市级部门,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投资投向,积极对接沟通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精准谋划储备了一大批项目,做深项目前期工作,提升资金争取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到位发展改革口政策性资金25.72亿元,其中,中省预算内资金7.19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9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63亿元,100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快城市更新,争取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管网更新领域项目资金5.78亿元,资金量超过前两年之和,重点支持王益区、印台区城市更新量较大的区域,印台区城关街道鑫光社区2025年河东片区老旧小区提标改造工程、新区鸿基片区排水管网改造等38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目前,新区正阳东片区排水管网改造、王益区青年路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等2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15个项目年内将全部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增强城市韧性、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围绕教育、卫生、养老托育等群众关切民生领域,争取资金2.88亿元,支持铜川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络、耀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印台区12所幼儿园提升改造等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的建成投用,将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乡村振兴,争取农业农村、以工代赈和苏陕协作资金2.1亿元,支持44个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已争取到位的以工代赈资金量是去年全年的2倍,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占以工代赈资金的30%以上,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实施的24个苏陕协作项目,将有力支持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争取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政策性资金,争取到位资金8600万元,支持声威建材技术升级改造、铜川中通速递公司仓储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和智能化改造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有力推动产业链水平提升。
  未来,全市将紧盯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年度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投资增量,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走进铜川,处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建设场景,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动能加速集聚。今年,铜川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战场”,以“硬仗”姿态高位推进,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10.2%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投资增长37.5%,民间投资活力迸发。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专班推进的坚定决心,是“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的精准发力。从市级领导包抓到年轻干部包联,从偏离度预警到问题督办,每一项机制都直击痛点、压实责任。项目建设“周调度”、要素保障“提前介入”、环评审批“打捆办理”,一项项创新举措让审批提速、服务升温。更令人振奋的是产业新动能的蓬勃生长。从铝基新材料到铜箔生产,从储能电站到可降解制品,产业链式招商让项目“签约—落地—投产”高效衔接。442个签约项目、近300亿元引资,不仅是数字,更是发展的信心。作为记者,我深切感受到:投资的“热度”,源自实干的“力度”。铜川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正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记者:郭雷)


网络编辑:党嘉明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