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铜川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渴求与倚重前所未有。近期,我市启动第二届“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以高层次人才研修为开端,后续将围绕“才聚铜川、文化暖才、才话发展、人才增智”开展人才兴铜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大会、高校学子铜川行、青年人才联谊会、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多项活动,着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期待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广泛汇聚智慧、拓展合作、集聚人气,为铜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金秋送爽,层林尽染,大学校园里既有沉甸甸的收获,也涌动着扬帆起航的激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快人才聚智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近期,市委人才办组织包括中省高层次专家、中省博士服务团挂职博士、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拔尖人才在内的研修团,分别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研修。活动聚焦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注入更强人才动力与智力支撑。
这是一次思想的淬炼,也是一次能力的跃升。
淬炼思维之火 锻造实干之刃
高校之旅,首在凝心铸魂。学员们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崇高的精神谱系之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60多年前,数千名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黄浦江畔出发,一路向西来到古都西安,在一片麦田中,拉开了扎根西部的序幕。
学员们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和西迁博物馆观看了珍贵史料、聆听了动人故事,被“西迁精神”深深震撼。
“在博物馆,老一辈知识分子响应号召、举校西迁的感人场景,让我真切体会到‘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信念。”印台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卫华说,下一步,将深刻把握“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精髓,立足印台人才工作实际,深化“印凤还巢”行动,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印台、建设印台。
在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多个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大国重器巍然屹立,彰显着我国科技的磅礴力量。
站在西北工业大学“为国铸剑”的雕塑前,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建宏感慨万千:“在这里,我的党性得到了淬炼与升华。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扎实做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和优化路径的方法,为铜川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教育高地添砖加瓦。”
聆听前沿之声 解锁创新之钥
本次研修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前沿领域设置了多场专题讲座,学员们拓宽科技视野、理解未来产业变革趋势、掌握新的工具和方法论,为我市转型升级“解锁”新思路。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中央博士服务团挂职博士王永亮认为,通过专题授课强化了政治引领,提升了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现场教学则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理解。他表示,已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带头人进行了交流,后续将积极对接,希望在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方面找到技术转化合作点。
当前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但如何在铜川有效展开?《AI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等专题讲座令市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亚建豁然开朗。
“西交大的AI讲座像把钥匙。”张亚建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登攀”为标准要求自己,目前所里已经开始着手筹建土壤高光谱样本库,建设完成后,将利用AI解析光谱里的养分、重金属“密码”。“现在测土靠跑腿,将来光谱一扫,数据秒出!通过预测结果,制定不同地块的施肥及改良方案。下一步,计划联合高校培育‘光谱+农技’人才,让田间管理从‘传统检测判断’迈入‘智能感知’。”
置身实践之境 解码未来之场
一场前沿的专题讲座,能点燃思想的火花;一次深入的现场教学,能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当“产、学、研”三者深度融通,便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闭环。
学员们走进西安高科技企业、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在无人车间与智慧温室中“零距离”体验科技前沿,为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探索路径、总结经验。
市园艺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和青山说:“这次研修活动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服务‘三农’的意识。今后将把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这样的认识与决心,并非个例。在产业一线深耕的技术管理人员,同样感受到了创新驱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陕西康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爱军表示,“无论是哪个领域,都必须将创新驱动置于核心位置,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我从事的中兽药行业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推动中兽药从‘经验化’向‘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对于肩负促进区域发展重任的干部而言,此次研修带来的启发则直接关联着未来的工作布局与探索方向。
“研修考察班的课程涵盖经济、文化、人才等多方面,帮助我们打开格局、提升思维、了解前沿、拓展思路、掌握工具。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科技创新生态打造等知识为我带来启发和参考,接下来我会在大数据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工作上深入探索,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持续动能。”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运营中心副主任王春说。
碰撞思想之光 汇聚奋进之智
一个个专题讲座,一次次现场教学,一场场交流研讨,不仅是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凝聚合力的过程,更是智慧深度碰撞、思想火花迸发的平台。
学员们围绕所学所看,通过小组研讨、学员论坛等形式,结合铜川实际与自身工作,交流心得、启发思路,共同为铜川发展“汇聚”良策。
带着新的感悟与思考,学员们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晰。
市人社局专技科科长万静表示,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她将当好人才政策的宣讲员、执行者,人才发展的服务员、护航员,人才与产业对接的联络员、促进者,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陕西华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冰峰谈到,培训是一次思想的重塑与行动的赋能。未来将继续把创新贯通工作始终,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聚焦时代主题、深化生活体验、创新表现形式,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当前铜川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依靠人才。
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活动是2025年“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后续,我市还将围绕“才聚铜川、文化暖才、才话发展、人才增智”等方面,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多场活动,为铜川聚集人才、拓展人脉、汇聚人气。
市干教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陈新社表示,赴高校研修,就是要借助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优势和资源,提升创新创造之能、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同时,全面总结经验,科学评估基础,分析未来形势,紧扣人才队伍建设核心,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
(记者: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