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为宜君苹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02 09:1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金秋时节,宜君县尧生镇街道人头攒动,果农们拉着红彤彤的苹果接续进入街道一侧的苹果交易市场售卖。热闹场景的背后,是宜君苹果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升级”的蜕变,而这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的倾力帮扶。
  苹果是宜君县主导产业之一。过去,宜君的果园普遍存在防灾能力弱、机械化水平不高等问题。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投入帮扶资金,在哭泉镇淌泥河村建设220亩高标准示范果园,配套防雹网、防护栏及智能监测系统,显著提升了果园防灾减灾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为周边群众的苹果种植提供了样板示范。同时,协调引进全县首套果品自动分选机、弥雾机等设备,推动农事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并通过农校培训提升果农种植水平,为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两天,尧生镇苹果产销融合服务基地处处是忙碌身影,冷库内冷链保鲜不停歇,分选线快速分拣,各设施设备高效运转。不时有果农前来送果入库,而门口,大货车正等待工人装车拉货,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镇90%以上的群众从事苹果种植相关工作,其收入也来源于此,但以往产业链配套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果业发展。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苹果产业配套体系,现在苹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农民们种苹果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尧生镇党委书记范东旭笑着向记者说。
  这两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度参与苹果产业规划与帮扶,推动尧生镇建设苹果交易市场,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拓宽货运通道,为果商与果农的苹果交易提供便利。同时建设苹果产销融合服务基地,进一步健全了镇域苹果产业以农事服务、分拣包装、果品交易、金融服务、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果商服务、电商交易为主的产业配套体系。
  目前,该苹果产销服务基地已签订千万元销售订单。尧生镇通过打造村集体经济产业飞地,推行抱团经营模式,成功把村集体经济捆绑在产业链上,把群众增收镶嵌在产业链上。
  为助力宜君苹果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构建“四新”销售体系:创新消费帮扶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建成全国首个县域菜鸟乡村上行物流中心,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引入文化包装与直播带货,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打造“新农人”队伍。去年,该银行通过多渠道协调销售农产品超760万元,一批本土主播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驻宜君帮扶干部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宜君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金融资源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讯员:薛凯岳)


网络编辑:党嘉明
信息审核:何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