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党建引领聚合力

“和合锦园”绘就基层治理幸福画卷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4 09:2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深秋的清晨,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0岁的李佩英刚结束舞蹈排练,正与老姐妹们坐在焕然一新的休息区闲话家常。“以前露天跳舞遇上下雨就只能散伙,现在有了室内舞蹈室,下雨天照样可以和老姐妹们一起跳舞,连热水都随时供应。”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着说。在锦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温暖港湾”。
  从“保障房社区”到“和合家园”
  作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社区,锦园社区承载着2.3万常住人口的安居梦想。“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面临居民归属感弱、服务需求多元等管理挑战。”锦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梦辰坦言。面对治理难题,社区党委创新提出“和合共治”理念,通过党建引领编织服务网络——将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设在楼栋,74名党员中心户挂牌亮身份,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让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的“神经末梢”。
  在智慧社区指挥中心,集成化的“综合治理联动平台”正闪烁着实时数据。通过“多格合一”改革,该社区将原来分散的7类网格整合为“1个总网格+4级微网格”,依托“平安铜川”微信小程序构建起“群众点单—网格接单—社区派单—限时办结”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从路灯维修到医疗急救,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5分钟。”网格员郭海燕介绍道。
  “五社联动”激活“一池春水”
  在锦园社区二楼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前,网格员正监测着独居老人的生命体征。“这套系统连接着52户重点老人的智能床垫、心率带,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立即触发三级响应机制。”工作人员滑动着屏幕上的动态数据。去年以来,该社区累计为特殊群体安装智能设备136套,联动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云平台”,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服务零距离”的治理实效。
  走进该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六小门店联盟”“银发协会”等14支特色团队的活动剪影映入眼帘。社区通过搭建“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对接平台,培育出了涵盖养老助幼、矛盾调解等领域的专业队伍。“老兵在线”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红色宣讲,注册志愿者达2100余人的“红色管家”队伍年均开展服务50余场次。 
  “现在打零工不用东奔西走,社区培训让我成了电商达人!”居民陈红展示着手机里的订单。社区精准对接人社部门,举办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12期,帮助293名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10元爱心餐”“暖心驿站”等民生项目温暖着特殊群体:社区食堂每天服务老人300余人次,闲置空间建成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居民186名。
  从“管理末梢”到“幸福枢纽”
  更令人欣喜的是“红黄蓝”三色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红色标注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黄色关注低收入家庭,蓝色覆盖普通居民。借助5G+物联网技术,社区为高龄老人配备的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血压血糖,遇紧急情况自动呼叫救援。今年以来,通过该体系累计处置风险隐患119件,化解矛盾纠纷35起,群众满意度达98.6%。
  夜幕降临,锦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图书角里孩童沉浸在书香世界,舞蹈室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调解室中志愿者正耐心化解邻里摩擦。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正是锦园社区推行“双融双督双评”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物业党建联建”将物业服务标准与居民评价挂钩,建立“半小时应急响应圈”,让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72%。
  “现在下楼就能参加书法班,经常有义诊,每月还有邻里节⋯⋯”居民刘女士细数着社区新变化。
  站在新起点,锦园社区正以“和合锦园”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领航、五社联动、数字赋能”的治理模式。“我们要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让社区真正成为充满温情的幸福共同体。”王梦辰坚定地说。如今,这个保障房社区正书写着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生动答卷。

(记者:杨婷)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何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