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身为人民法官 心为人民奉献

——记全国优秀法官郭玉荣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2 08:4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他,是一名扎根审判一线三十多年的法官,踏实敬业,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业务精湛,是院里的办案骨干,承办各类案件累计超过2900件;他,先后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铜川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他,就是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三级高级法官郭玉荣。

当一枚枚奖章在柜中静默生辉,折射出法治的熠熠光芒,这位从基层法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业务专家,始终没有忘记初入法院时写下的那句誓言:“身为人民法官,心为人民奉献。”这不仅是他对法官职业的朴素理解,更是他三十二年如一日,在每一起案件审理、每一次释法明理、每一场普法宣讲中,始终践行的司法信仰。

一位老人的举动,坚定了他为人民司法的信念

1993年,怀着对法官职业的向往,23岁的郭玉荣走进了法院。带他的老法官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做法官,意味着在考验耐心时保持耐心,意味着尊重那些不尊重你的人,意味着对无理之人也保持礼貌,意味着在行使司法权力时务必克制与审慎,也意味着既要依法裁判,也要用常识和智慧化解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任何时候,法官都必须守护正义。”而真正让这番道理刻骨铭心的,是不久后他亲身经历的一幕。

一天午后,郭玉荣正在办公室翻阅案卷,隔壁忽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他上前了解,得知年近八旬的张某十多年前在一家私人煤矿打工,被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十多年来,张某四处奔走讨薪无果。老伴去世后,他孤身一人,生活困顿,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多次到法院吵闹,情绪激动时还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郭玉荣没有回避,他先安抚好老人的情绪,随后多方奔走协调,最终为老人追回了3000元血汗钱。“当我将这笔钱交到老人手中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然准备向我下跪,那一刻,我内心受到极大震动——做法官,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一幕,让郭玉荣更加坚定了“为人民司法”的信念。

三十二年来,他承办的案件大大小小累计2900余件,最大标的额达6000万元,最小的仅150元。案件无轻重,百姓无小事——每一件,他都认真对待,秉持公心,倾力化解。

一个案件公正审结,让当事人的生活再度燃起希望

每接手一个案件,郭玉荣就开始思考:如何尽快理清症结,如何真正帮当事人纾困解难,如何让裁判结果既符合法律、也贴近人心。

在贾某与多名被告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中,贾某因事故导致身体多处残疾,为治病欠下大笔债务,加上孩子常年患病,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而几名被告分散在榆林及新疆、内蒙古等地,诉讼极为不便。案件分到郭玉荣手中后,他立即带领书记员赶赴榆林。那一晚大雨滂沱,他们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寻找车主。路滑难行,加上长途奔波,途中几次遇险,至今回想仍心有余悸。查清事实后,他又多次与肇事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一次性赔偿贾某18.5万元。坐在轮椅上的贾某拿到这笔救命钱时失声痛哭:“是郭法官为俺撑腰,讨回了看病的希望⋯⋯”

那一刻,郭玉荣也如释重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两千多起案件,就是这样一件一件,被他用责任、用智慧、用温情,妥帖地安放在正义的天平之上。

一颗初心的坚守,诠释“人民法官”的千钧重量

三十二年来,郭玉荣的岗位几经变动,从基层法庭到执行庭,从刑事审判到民事审判,再到行政审判⋯⋯面对每一次调动,他从不推辞,始终迎难而上。妻子曾调侃他:“你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却郑重地说:“哪怕只是一块砖,也要用来砌墙铺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基层法庭,他常常带着案卷走进居民家中、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化解矛盾,成功调处400多起民事纠纷,将多起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然;在执行岗位,他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啃”下500多件积案、难案;从事刑事审判,他不惧压力、不畏威胁,承办了多起在全市乃至全省有重大影响的疑难案件;他甚至还挤出时间,编写《农村实用案例选编》《农村实用法律手册》等普法读物,印制两万余册免费发放,用身边案例引导群众知法守法。

他与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建立铜川市行政争议预防调处机制,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执行质效指标稳步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败诉率全省最低,行政审判质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一路走来,郭玉荣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把“为民”二字融入每一起案件的细节之中。法治之路漫长,正是一个个像郭玉荣这样的法官,用他们的坚守与温情,铺就了通往公平正义的台阶,也点亮了老百姓心中的那盏信任之灯。(记者:张欢欢)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党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