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教育书声琅琅 城乡孩子同沐优质资源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0 09:3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晨光熹微中,市实验中学鱼池校区的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这所学校如今焕发新生,成了铜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注脚。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深化合作办学、强化师资建设、推动全民阅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城乡每个角落,为每个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城乡一体:资源下沉促均衡
  “鱼池校区不是‘分校’,而是铜川市实验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负责人明确表示。这种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教学的模式,从根本上打消了群众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顾虑。
  为切实解决群众子女“上好学”的需求,今年8月,市教育局与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签署《深化合作办学协议》,在办好市实验中学的基础上开设鱼池校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迈出关键一步。
  在师资配备上,鱼池校区由校本部统筹调配骨干教师,通过“驻校+轮岗”的方式,确保优质师资力量直达鱼池校区。同时,两校区实行教学计划、教研活动、考试评价“三同步”。
  今年,我市将鱼池校区改造列为民生实事攻坚项目,推进校门改造、教学楼翻新、运动场地升级等工程。市教育局会同多部门协同推进通学道路拓宽、交通设施完善、定制公交开通等开学准备工作。
  “以前总担心农村学校硬件跟不上,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鱼池校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不比城里学校差!”家住鱼池村的家长王女士难掩心中的喜悦。
  鱼池校区同步共享校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图书阅览室、艺术教室、科创空间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硬件设施全面达到现代化办学标准。
  改革创新:提质扩优协同推进
  面对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转变,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铜川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意见》,绘就教育改革发展蓝图。
  “看到学校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把孩子放到市二中我很安心。”铜川市第二中学学生家长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近年来,我市深化“名校+”和集团化办学,与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合作开办铜川市实验中学;各区(县)与西安高新一中、北京八一学校、成都七中等名校开展“云课堂”等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我市制定出台《铜川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王益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市省级示范基地园占比位居全省第一。
  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同样成果斐然。耀州区高级职业中学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全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全市高考成绩连年攀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市连续4年举办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4名校长列入全省骨干校园长培养对象;累计培育骨干教师1426名。通过出台《铜川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累计引进博士生和北师大、浙大、厦大、陕师大等名校高层次人才57名。
  书香浸润:阅读点亮童年
  温暖不仅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更凝结于无数掷地有声的行动中。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带领下,我市格外重视学生的启智润心工作。在王家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的耕读苑里,孩子们用清澈的嗓音演绎着传统经典。“从被动阅读到主动分享,读书已成为校园新风尚。”该校校长焦银丽介绍。
  耀州区教育系统主办的“读中华经典 诵盛世华章”读书分享大赛吸引了2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以《唐宋诗词》《红岩》《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为蓝本,创新演绎文化瑰宝。“世界读书日”期间,印台区举办“书香润印台·阅享新时代”2025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为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捐赠图书。
  15分钟阅读圈正在铜川城乡编织立体的阅读网络。王益区已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智慧图书馆建设让阅读更便捷,王益区图书馆配备智能借阅机,提供电子阅览服务,“阅享到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高效触达。
  如今,行走在铜川的城乡之间,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铜川教育正以优质均衡为纸、以创新改革为墨、以师者匠心为笔,书写着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袁欣)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何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