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链”聚新质生产力 “铝”动发展新势能

——写在陕西省铝镁钼深加工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
暨铜川市第三届铝产业发展会举行之际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6 08:3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铸造车间铝锭生产线


建筑铝模板生产车间


达美轮毂自动化生产线


未来造精密部件制造车间


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将铝产业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首位产业,立足铝产业链条完整、要素齐备等比较优势,围绕将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群打造成为全市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成立省市两级铝业协会,制定出台支持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等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加快高端材料布局和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铝基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三大过百亿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强支撑”和“主引擎”。
  铝基新材料链群乘势扬帆,驱动铜川工业高质量发展
  ——总量优化扩张,社会贡献不断增强。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20.8%提高到2024年的33%,产值年均增速21.3%,较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7.2个百分点。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秦铝业等6户企业被授予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铭帝集团、良鼎瑞被授予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重点新产品24项,陕建铭铝等7户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到全市铝产业规上企业的46.7%。产业链上中下游比重由2021年的60.8:37.1:2.1,调整到2024年的43.7:54:2.3,呈现出上游稳步增长、中游迅速扩张、下游逐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工业产值位列全市各行业之首。社会贡献显著提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实缴税金2.65亿元,同比增长97.8%。
  ——固本强源培基,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协调美鑫公司3#4#机组自备转公用上网运营,推进美鑫公司煤—电—铝循环产业链全面从基建期转入生产经营期,电解铝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年电解铝能效达到标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综合交流电耗13324千瓦时/吨。依托铝液直供成本优势,积极布局中下游产业,极大提升了美鑫公司铝液就地转化率,协议供应铝液量26.4万吨,占到美鑫电解铝产能的88%,较2021年提高15.2个百分点,电解铝市内转化率由2021年的55.6%提升到2024年的69.6%。自2022年以来,电解铝产能一直满负荷运行,产能利用率达到10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在全国87个电解铝厂中排名前列。为了破解电解铝产能瓶颈,先后落地建成了安泰10万吨再生铝项目,开工建设了大秦铝业年产6万吨再生铝和世茂铸铝15万吨再生铝综合利用项目,有效缓解了上游原料不足问题。
  ——中游聚集成势,高端材料取得新突破。以打造高端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引进了一批高端材料项目,为拓展产业盘子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中游材料企业已发展规上企业10户,其中铸造材企业6户,铝型材企业2户,铝板带箔企业2户,已具备年加工54万吨铝铸造材、20万吨铝型材、15万吨铝板带的能力,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63.1亿元,增速52.5%,较全部产业链增速高出40.2个百分点。铭帝集团被认定为全省铝镁深加工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中国建筑铝型材20强企业,被省科技厅授予陕西省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中试基地,公司产品TMXT70系列产品被认定为“陕西工业精品”。大秦铝业的7475铝合金扁锭获得省级新材料首批次认定,公司2、7系航材级超硬铝合金铸锭,填补了陕西省空白,铝合金扁锭、船用发动机组件等14项新产品评定为省级重点新产品。
  ——下游加速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关中万亿级制造大走廊建设,依托中间材料优势,不断加大铝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力度,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现已聚集达美轮毂、陕建铭铝、未来造、汐池等6户企业,产品已延伸到十大类90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较2021年多出四大类近300多个产品,主要产品涵盖铝轮毂、精密零部件、高端铝箔餐盒、铝模板、汽车零部件、光伏配件、轨道交通、机电壳体等。2024年全市铝基材料终端产品制造实现工业产值增速40.7%,较全产业链增速高出28.4个百分点。达美公司铝制轮毂产能西部最大,陕建铭铝已成为西部建筑铝模板龙头企业。
  从2022年到2024年,铜川铝产业以“筑基、跃升、突破”的步伐,定义着转型发展的速度与高度
  ——2022年,筑基·启新程。这一年,铜川铝产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山河丽铝板带、陕建铭铝模板等项目建成投产,让“铜川造”铝材走进更多建筑与工业场景,全年总产值达107.44亿元,同比增长18.9%,较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出7.7个百分点,占到全市工业的近1/5,实现百亿起步。
  在“链长制”引领下,铜川市铝业协会的成立让企业拧成一股绳,15个企业难题在推进会中化解,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更令人惊喜的是再生铝从无到有,6户企业再生铝用量翻倍,安泰10万吨再生铝项目试产,循环经济的种子在此扎根;铭帝集团成为我省铝镁合金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全年新增3家规上企业,产业梯队持续壮大,铜川铝产业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出发。
  ——2023年,跃升·筑高地。这一年,铜川铝产业的齿轮加速转动,一场关于“质”与“量”的跃升正式上演。17.33万吨铝材产量同比增长42.7%,量的飞跃背后是质的坚实支撑——电解铝与铝加工产值比重从51.8:48.2优化为43.4:46.6,中下游加工占比稳步提升;铭帝集团拿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与绿色工厂认证,大秦铝业获评“瞪羚企业”,航空级铝合金样品通过严苛检测,“铜川铝”正式贴上“高端”标签。同时,再生铝产业也迎来规模化发展,4个项目落地,铜川正加速打造西北再生铝产业核心支点。
  这一年,政府搭台让全国铝业看见铜川:首届铝产业发展大会汇聚320名嘉宾,32家行业协会、10所高校携手同行,签约涉铝产业项目20个;陕西省铝业协会揭牌,西南铝业专家受聘为发展顾问,骏航铝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铜川铝产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从本地链条正式走向全国网络,以链通四海的格局与智创未来的雄心,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突破·向高端。这一年,铜川铝产业站在了更高处,总产值攀升至180亿元,一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突围之路愈发清晰。10万吨高端铝箔、5万吨铝粉、3万吨高纯铝等 “高精尖”项目落地,氢含量控制领先行业、超长型材技术揭榜挂帅,陕有色高纯铝纯度达6N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为产业发展最强引擎;鑫材鼎速、东盛昌的产品走进手机精密转轴与军品领域,未来造加工精密配件,达美轮毂生产线高效运转,铜川铝正从建筑场景迈向航空航天、军工配套等高端领域。
  生态协同让发展步履更稳:市政府每月召开铝产业高质量调度会精准破解瓶颈,政银企座谈会带来20余项融资产品,陕西省铝及铝合金标准化委员会筹备会筑牢质量根基;铝液直供规模从2021年16.7万吨增至26.4万吨,每吨减少电耗40多度、天然气90多立方米,三年累计减碳9.1万吨;电解铝产能连续3年满负荷运转,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4个再生铝项目陆续投产,“煤—电—铝”到“铝合金制品—回收利用”的特色产业链加速形成,全链条协同优势凸显。
  扩圈赋能更让国际目光聚焦:第二届铝产业发展大会吸引210家企业、30名专家,发布28项创新技术;广东(南海)推介会汇聚530余名企业家,两省产业联盟签约;陕西省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专家团队现场解决20项技术难题,150余篇报道、120万传播量见证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全年实施18个铝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74.9亿元,新增3家规上企业,产业占比提升至33%。
  坚定不移做强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群,铸就转型升级新辉煌
  ——稳产开源双管齐下,确保原料供应充足。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美鑫公司30万吨电解铝产能稳定释放,帮助美鑫公司积极申报省级铝镁钼产业链“链主”企业,多渠道争取中省政策支持。支持实施美鑫铝液净化项目,提升铝液品质,为下游铝加工企业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大力发展再生铝,扩大原料保障。高度关注国家层面对再生铝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认定工作,动员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再生铝行业标准制定,争取再生铝行业标准制定权。加快大秦铝业年产6万吨再生铝加工、广成宏美年产10万吨航空高性能精密特种铝型材等4个再生铝项目进度,开工世茂铸铝年产15万吨再生铝综合利用2个再生铝项目,以需求端带动供应端,争取废铝回收企业落户我市。鼓励世茂铸铝、益鑫丰、山河丽等铝材供应企业与市外加工企业建立废料回收关系,多途径扩充废铝回收渠道。
  ——建群延链做优生态,降本增效抱团发展。依托铝业协会、链主企业,通过“龙头引领、补链延链、完善配套”不断增强铝产业上中下游关联度,将产业链价值更多留在铜川。扶持龙头做大做强。在土地、人才、政策、融资方面给予铭帝集团支持,加大西安周边建筑幕墙、门窗、装饰铝板等下游型材加工项目的引进,聚团做大建筑型材产业,释放铭帝铝业20条型材挤压线产能。发挥我省34条产业链机制作用,主动对接陕汽、西电和西飞等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鼓励支持大秦、世茂、益鑫丰等铸造材生产企业将其下游铝加工客户引进我市,发展壮大终端铝加工产业。
  ——聚力发展铝板带箔,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加快10万吨高端铝箔、5万吨铝粉、3万吨高纯铝项目进度,尽快形成产能,为我市发展下游高端产品加工夯实基础。坚持将发展铝板带箔产业作为重点,充分将铝板带箔涉及行业多、细分领域广的特点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善于发掘商机等优势相结合,在铝装饰板、电子电器配套等后端加工细分领域引进一批民营加工企业,形成以大带小,大企业研发生产高端材料、小企业拓展应用市场的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创新金融纾困模式,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强化金融扶持,出台创新型金融支持铝产业的措施办法。研究出台支持铝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铝企业尤其是铝产业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股、控股铝产业链项目,促进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发展。建立铝产业发展基金和过桥基金,支持金融机构结合企业信誉、订单情况创新信贷模式,多渠道解决铝产业资金紧张难题。
  ——支持加大科创投入,夯实产业升级支撑。抢抓《陕西省培育壮大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政策机遇,密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联系。积极向上对接,支持我市铝企业与联盟高校联合攻关,争取在铝基新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支持企业自建、合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鼓励企业协会等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提高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塑造区域精品形象。以创建省级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铜川精品培育行动,建立铝产业质量品牌培育体系,帮助企业争创各类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深入开展质量标杆企业创建活动,加强质量提升典型案例、质量标杆、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的宣传和推荐,提升企业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好铜川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和“陕西精品”认定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铝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征程,新“铝”途,新篇章,再出发。



网络编辑:党嘉明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