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希望的田野 振兴的图景

——铜川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扫描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30 07:4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春华秋实,大地流金。秋分过后,一幅丰收画卷在我市由南向北徐徐铺展开来⋯⋯

新区陕闫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个9月都在满负荷运转,耀州区设施渔业实现了自主孵化鱼苗当年出鱼的养殖周期限制,王益区孟姜红鲜桃在枝头争俏,印台区苹果园里硕果盈枝,宜君县田地里的玉米渐黄⋯⋯车间内、鱼池里、果园里、田野间,飞扬着收获的欢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9月23日至25日我市在印台区喜正广场和秦创原农业科技创新融合示范园同步举行了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全市农业产业成果集中展示的盛会中,我们看到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成果、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成效、民生服务直达基层的暖心、人才活力涌动的希望,铜川乡村全面振兴步履铿锵。

全链条赋能让农业产业有奔头

种子、化肥、农机、农产品、直播销售,在丰收节展会转一圈,这里囊括了农业产业链全链条要素。农民参展的同时,了解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在农资方面也有了更多选择。

此次丰收节展会上,耀州的香菇酱、香菇脆、菌汤包等产品仍然备受欢迎,香菇酱产品还推出了适合一人食用的80克小包装,5元的亲民价格获得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香菇产业从一开始就按照全链条理念规划布局,目前,已形成了“一核一园两带多基地”(即1个技术核心区、1个产业园区、2个香菇种植示范带和13个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建成了集菌种研发、生产、出口和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菌包处理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出菇800万棒、出口200万棒的年产千万菌棒生产线,创汇近400万元;建成生产300万瓶的香菇酱生产线;研发推出的“菇为天”牌香菇酱、香菇脆、手撕香菇等香菇系列产品,获得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深受消费者喜爱。

临近“双节”,位于耀州区小丘镇红岩村梁家河组的百亩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出鱼,渭北旱塬的鱼儿丰收了。

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鲈鱼在高位池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工作人员孙小锋介绍:“这是咱自己孵化的育苗,今年初养的,成长周期近10个月,实现了自主孵化鱼苗当年出鱼的目标,咱自己的鱼苗长势更好、个头足,基本上都在1斤以上。”

在渭北旱塬实现当年放苗当年出鱼,对梁家河老一辈养鱼人来说是不敢想的,在这里务工的当地村民说。

全链条赋能让农业产业越来越有奔头了。

智慧农业构建现代农业新生态  

在王益区展位,又红又大的“蜜脆”苹果让消费者爱不释手。“这苹果口感太好了,又甜又脆。”

好吃的蜜脆苹果是现代科技加持结出的农业硕果。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连片的现代化果园里,只见传感器阵列如“智慧神经元”般遍布田间,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及作物长势;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云端数据分析,精准调控灌溉与施肥,实现“按需供给”⋯⋯这片占地1500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成集苹果、鲜桃、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良种繁育、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基地集成了智慧种植、智能水肥调控、病虫害监测等多元应用场景,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贯穿“建、种、管、加、储、销、服”全产业链。

“传统农业靠经验,智慧农业靠数据。”负责人刘铜利说:“通过打通各环节数据壁垒,我们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优化了资源配置,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出最大潜力。”

智慧农业不仅让农产品提质,也让务工农民告别了繁重的传统农业劳作方式,拥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链分工,户均年增收达2.4万元。

当前,铜川正以物联网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构建“精准感知、智能决策、高效生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生态。

民生服务推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丰收节期间,为了近距离服务农民,让群众都有强健的体魄,市卫健委抽调市人民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的20名专家在印台区主会场开展义诊,各区县卫健局精心组织辖区医疗机构面向广大农民开展送药送医等活动,为群众普及医学常识及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惠及群众9000余人。

市总工会以丰收节为契机,推动服务农民工常态化,在主会场设立入会服务台,现场吸纳380余名货车司机等加入工会,发放含保温壶、互助保险在内的“暖新礼包”。依托全市90余个户外劳动者工会驿站构建“15分钟服务圈”。在惠农政策宣传区设置维权咨询岗,推动建立“工会+企业+农民工”权益协调机制,各级工会分别开展农民工就业咨询等,构建稳定就业帮扶体系。

连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耀州区石柱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专项活动,把法律援助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普法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如今,农村群众有个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在各村卫生室就能看,一些常备药不仅能在村卫生室买到,还可以直接报销。全市累计选派12批次、312名“第一村医”为基层开展帮扶带教,覆盖全市21个乡镇183个村,服务人口达到20余万人。

随着各种普法宣传、义务服务进村入户,如今农民群众的素质越来越高了,村民遇到矛盾纠纷等也是第一时间到各村综治中心反映,几乎都能把问题消除在村内。

人才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本次农民丰收节,耀州区石柱村党总支书记秦红梅特别引人关注。经她直播的农机展演收获了很多好评;节庆期间,她直播卖出去1000多单苹果,成了名副其实的铜川好物推荐员。

作为村里的领头雁,秦红梅组织办起了乡村大食堂,通过社会爱心捐助为老年人和村里的弱势群众免费管饭,通过线上平台销售铜川优质农产品,组织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把各种法律知识、健康知识等通过幽默的小视频传导给群众,极大地凝聚了民心,成了人们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

宜君县皇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战是新农人的优秀代表,他不仅把宜君的优秀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更是潜心学习农业专业知识,被聘请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名师,肩负起为全省农民朋友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分享宝贵经验的重任。

不仅如此,谭战还和宜君乡村的100多户农户签订了鲜果收购合同,以“订单+收购”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种植户面临的市场风险,给农户吃了定心丸,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种植热情,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全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三年计划,共培育高素质农民5839人。连续4年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认定工作,把创新创业、联农带农紧密,为乡村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纳入培育范围,计划今年底累计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000名,以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让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记者:董唯韦)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