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中医药产业全链发展激活转型新动能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4 09:0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铜川依托药王故里独特的文化和资源优势,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城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以保障全民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建机制、兴文化、强链条,聚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从中医药种植采集到中成药研发生产,再到中医药文化辐射带动。一味中药背后是诸多的产业链条。
  药材好,药才好。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的同时,探索发展林麝、水蛭等养殖,“耀州黄芩”“宜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功选育的“耀芩1号”填补了我省黄芩种子品种审定的空白,制定出丹参种子育苗和垄作栽培2项地方技术标准,建成省级中药材定制药园8个、省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2个。
  产业链集聚成势。建成宜君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高新区医药产业聚集区、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产业聚集区等3个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医药加工企业32家,其中规上医药企业5家,兴盛德药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并有望跻身全国饮片十强企业,方舟制药的复方斑蝥胶囊单品销售过亿元;
  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关键在创新。我市建成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6个、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9家,培育现代中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新丰禾制药与中科院昆明动植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灯台叶总生物碱新药顺利进入临床三期并以膳食纤维获批进入欧美市场;
  我市拥有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搭平台、聚资源,发挥品牌效应才能推动中医药产业迸发勃勃生机。成功举办的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年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游6万人次,持续举办的药王山二月二庙会是陕西省唯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被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孙思邈纪念馆成为了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2023年被列入全国15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优势资源重组,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以更多新成果、新业态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记者从市中医药发展中心了解到,我市将以二产医药制造业为突破点,引导企业向精深化、品牌化、创新型方向发展。
  推动中药制造业提质增效。支持方舟制药、千禾易道、新丰禾制药、牧吉旺生物制药等企业达产达效,秦诺宁康、锦穗颐和等正式投产,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百川天成植物提取、宜君利君中药生产线等项目实施。
  加快中医药品牌化建设。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支持兴盛德、方舟制药等市域内企业对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二次开发。依托经典名方加大院内制剂研发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院内制剂向药品转化以及市域内企业开展非遗传承、中药老字号企业申报。
  强化中医药科研创新。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发展名企、创新名药为目标,支持中药传统炮制标准化现代化,加大中药新药、中医药器械等研发力度。支持医疗机构、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中药材培育、新药研发等技术创新,做好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支持中药制造企业积极申报中、省、市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孙思邈《千金方》基础研究、应用现状挖掘整理等,支持黄芩、连翘、大艾等铜川适生中药材药理药性研究、中药种质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

(记者:杨佳)


网络编辑:何江艳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