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7时30分,市文旅局联合市气象局发布旅游气象风险预警,针对即将到来的持续性降雨及强对流天气,部署全市文旅行业防汛防滑、游客安全保障等工作,全力防范次生灾害风险。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低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预计17日傍晚至18日白天,我市将出现小雨转中到大雨(10~35毫米),南部局地有大到暴雨(35~50毫米),降水期间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可达10毫米,个别站点甚至超过30毫米。19日全市阴天间多云,有分散性小雨(0.1~3毫米),20日阴天转小雨(0.1~10毫米)。
本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前期伴有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高,具有一定的极端性。请各相关单位密切关注雷电、短时强降水及风雹天气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特别注意防范局地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并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效应。建议加强灾害隐患点巡查排险,提前研判并落实防范措施。
文旅部门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信息,科学评估短时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要重点加强对临河、临山景区和沟道、河道周边农家乐、民宿等重点区域的防汛管理,及时提醒游客避开恶劣天气和危险路段。连续降雨地区需特别注意暴雨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山洪风险,最大限度减轻暴雨、雷电、大风对水上旅游设施、景区及户外游乐设施的不利影响。
涉山涉水类景区应高度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的准备工作。及时排查登山、野外露营等高危项目安全隐患,加强游客安全提醒和紧急避险引导。遇到强对流天气,应立即关停缆车、索道等高空项目。
呼吁广大游客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合理规划、灵活调整行程,并做好防雨、防雷、防风准备,尽量避免前往山区、河谷等涉山涉水区域旅行。
(记者:吴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