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文化盛宴激活城市“幸福密码”

——第32届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综述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08:1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鼓舞《梦幻飞花》气势磅礴,点燃盛夏激情;歌舞《一路欢歌》展现了铜川的热情活力;朗诵《魅力铜城我的家》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太极拳《云手裁晨曦》刚柔并济;合唱《乘风破浪再出发》气势恢宏……2025年盛夏,第32届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以“文化+消费+创新”的多元模式,掀起覆盖全城的文化狂欢。从主会场到区(县)舞台,从戏曲到现代歌舞,从广场到景区,这文化盛宴彰显出铜川公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活动“演赛交融”“文化夜经济”等创新实践,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1+N”文化网络,实现全民覆盖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市广播电视台承办。活动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主会场模式,构建起“1个主会场+N个区(县)、景区、社区分场”的全域文化网络。活动以新区阳光广场为核心,联动印台区、王益区、耀州区、宜君县及铜川花月荟景区、铜川书画公园等10余个分会场,形成主会场引领、分场多点开花的格局。

市级主会场通过海选举办艺术赛事21场,海选点遍布公园、社区与文化街区。耀州区“‘耀’你好看 艺动心弦”系列活动人气高涨;王益区“乡村艺术普及活动”扎根基层;印台区“百姓大舞台”广泛参与;宜君县“三秦四季 清凉宜君”融合文化服务与避暑旅游,促消费效果显著;新区专场节目多元,群众文艺团队活力凸显。全市共举办310余场演出,参演超5000人次,覆盖观众20万,真正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

本届消夏纳凉晚会创新推出“演赛双轨模式”,通过赛事与演出的深度融合,让群众从观众变为参与者。

自7月10日活动启动以来,按照“服务菜单”举办了多场演出:耀州区“瓷耀千年映盛世”、王益区“秦声益韵颂新歌”等晚会展示了“市区联动、文化共荣”的特色;秦腔大赛、舞蹈大赛、少儿歌手大赛等赛事为各年龄层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金弦乐鸣”器乐晚会、豫剧团展演及市演艺中心专场彰显了专业水准;“铜城声浪”摇滚之夜、“青春无界 潮向未来”精准对接年轻人审美,点燃夏夜激情。

“演赛交融”打破演员与观众的界限,超千名市民从观众席走向舞台。

激活“夜经济”,释放消费潜力

纳凉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市民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可体验非遗手作、选购文旅产品。文化与消费的深度融合,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据悉,今年“三秦四季·清凉铜川”夏季文旅活动共开展了530余场次。非遗集市琳琅满目,吸引市民驻足购买。新区阳光广场、王益方舟广场等地同步开设夜市,非遗文创、蔬果、小吃等摊位沿街排开,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宜君彭祖药谷音乐节期间,文创市集单日销售额破10万元。“文化+夜市”“文化+娱乐”模式焕发夏夜经济新生机。活动带动餐饮、零售、文旅等行业消费显著增长,夜市摊位日均收入提升300%,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50%。文化与消费共振,让铜川夏夜既洋溢着艺术氛围,又充满了烟火气,实现了“文化滋养精神,消费提振经济”的双赢。

我市围绕“唱响铜川”“舞动铜川”“诗画铜川”“书香铜川”“非遗铜川”“典藏铜川”六大主题,推出多样化文化产品。印台区专场“果香瓷都 和美印台”中,《天下第一鼓》刚劲有力,《向天再借五百年》激昂回荡,秦腔《花亭相会》韵味十足,快板《印台欢迎八方客》讴歌风土人情。宜君县“夜话山水情”专场,《青春跃动》活力开场,《党旗飘扬的方向》歌声嘹亮铿锵。

持续一个多月的高频次、高质量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三秦四季 清凉铜川”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了西安、咸阳等地游客慕名而来。

文化赋能城市,幸福触手可及

每至夜幕降临,阳光广场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市民李先生一家几乎场场不落:“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从戏曲到摇滚,从娃娃比赛到专业乐团,真是大饱眼福!”优质演出不仅带来了文化盛宴,更盘活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群众文化艺术注入了新活力。

8月22日晚,第32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闭幕式成功举行,数千名观众齐聚于此。开场舞《盛世华章》拉开了序幕,歌曲、舞蹈、器乐合奏等节目精彩纷呈。王先生感慨道:“孩子通过少儿歌手大赛收获了自信,非常有意义。”市民张宁称:“下楼就能看演出,大家的文化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宜君县文化馆馆长王延莉说道:“活动加强了区(县)的文化交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

本次活动以“全民共享、创新驱动、消费联动”为核心,涵盖歌舞、戏曲、朗诵、器乐、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还设置了非遗集市展销,既是文化盛宴,也是城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市群众艺术馆还开设了公益性暑期少儿培训课程,通过个性化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专注力。

32年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锻炼了一批批本土文艺人才与策划组织者,成为铜川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的窗口。从秦腔擂台到夜市摊位,从社区舞台到音乐节,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文化狂欢,让“幸福铜城”的底色愈发明亮,文化自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强音。

(通讯员:朱元奇)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