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起身让出座位;斑马线前,机动车稳稳停住,礼让行人;社区楼道里,邻里相遇时相视一笑……这些流淌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情瞬间,恰是文明最生动的注脚。在铜川,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城市肌理的日常——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扎根一线,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成果,让整洁有序、安全和谐、文明有礼的城市氛围愈发浓厚,用点滴行动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交通文明 规则意识融入城市脉搏
“机动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骑乘电动车自觉戴头盔……”9月8日下午,新区大耀城十字路口秩序井然,这些文明细节已悄然成为市民习惯。路口处,身着红马甲的文明劝导员,正在向过往群众讲解“文明礼让不闯灯、文明过街不横穿、文明乘车不争抢”等出行规范。
交通文明是城市的文明标尺,更是市民幸福的和谐音符。在我市许多车流量大的路口,时常可以看到文明劝导员的身影,劝导员的话语与街头人行横道“现在是红灯,行人禁止通行……绿灯亮,行人请安全通行”的提示音,共同传递着“文明出行从你我做起”的共识。
助残扶弱 政策护航传递城市温度
9月8日傍晚,王益区文化宫广场人声鼎沸,“政策护航·爱心助残”常态化公益宣传活动正热烈开展。蒲公英爱心志愿帮扶协会联合陕煤化康复医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资料、现场答疑解惑,为特殊群体撑起法治与关爱的“保护伞”。陕煤化康复医院现场设置义诊台,为市民免费量血压、做按摩,同步宣讲中医养生知识。“残疾人就业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协会会长侯晓东手持《残疾人再就业政策指南》,向市民介绍就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核心政策,“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宣传,让更多企业了解政策,为残疾人打开就业之门。”
民生服务 精准关怀点亮城市微光
9月9日,两组温暖画面同步上演:铜川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爱心总队志愿者走进新区咸丰路街道上高埝村,帮助困难家庭销售滞销核桃;王益区王益街道十里铺村“银龄微笑·幸福定格”公益摄影行里,老人们在镜头前绽放幸福笑容——志愿者们为55岁及以上长者免费拍摄证件照与生活纪念照,用光影记录岁月静好。这样的暖心场景并非偶然: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打造“580志愿服务队”等特色队伍,策划公益拍照定格“夕阳美”、“敲门问需我服务”品牌项目,将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
机制赋能 志愿服务激活基层治理
文明的温度,源于制度的深耕。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32个市级部门与群团组织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出台了《铜川市深化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铜川市志愿服务注册记录办法》《铜川市志愿者嘉许礼遇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因子”。
街头弯腰捡拾垃圾的“红马甲”、校门口守护安全的“护学岗”、耐心调解邻里矛盾的“和事佬”……这些穿梭于城市角落的身影,正是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文明是什么?是斑马线前的耐心等待,是餐桌上的“光盘行动”,是俯身拾起垃圾的指尖动作。在铜川,这些细微处的文明实践,正与志愿者的温暖笑容、便民服务的贴心举措交织成网,绘就成幸福之城的文明底色。当文明成为习惯,当善意融入日常,幸福铜川正以文明为墨,书写着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发展新篇。
(记者: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