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塑强产业竞争力 携手共融西安都市圈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08:5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经济也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西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川始终坚持遵循“强城、建圈、组群”的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主动融入、协同联动,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都市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都市圈的发展,重点在破小“圈”,融大“圈”。强化跨区域产业协同破壁,才能走出一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铜川坚持把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不断细化延展产业链条,强化铭帝集团全省铝镁深加工“链主”企业地位,统筹推进电解铝稳产、再生铝下游应用拓展。先后实施东盛昌、广成宏美、陕有色铝基新材料等一揽子项目,铜川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铝材加工聚集区,产业同链,分工协作更加深化。
  “西安制造、铜川配套”是区域间协同发展、错位融合的生动写照。
  铜川围绕打造全省汽车产业配套基地目标,错位布局发展绿色铸造、轻量化零部件等产业,依托西安配套半径,深化与与陕汽、法士特、比亚迪、吉利等链主企业产业合作,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招商引资。拥有赛骏专用车、达美轮毂、特必克刹车片等上下游企业20余户,我市被确定为陕西商用车(重卡)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集群、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支点城市。
  从增长动能角度看,产业创新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的核心动力。
  铜川积极参与都市圈产业分工,奔向多城创新的“共同体”。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充分利用西安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深化与西安高新区战略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与西安市共同纳入全省“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与协同创新关系。落户澳威激光、隽美经纬电路、日月芯半导体等企业30余家,初步具备设计研发、材料制备、检测封装、集成应用等能力。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全省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
  当前,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重要分支,发展前景广阔,也具有产业错位协同的新优势。
  今年以来,我市低空经济布局推进有力有序。铜川市荣膺全国首家北斗低空经济产业协同示范区基地,新区获批标高3300米以下的450平方公里优质空域,耀州区获批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和覆盖面积达706.5平方公里的专属低空飞行空域,印台区入选陕西省首批低空应用场景试点……面向未来,我市将抢抓低空经济新域,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坚持“空域+产业+应用”三向发力,重点培育无人机研发制造、试飞测试、培训教育、低空运动等产业,持续探索更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着力打造全省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药王孙思邈是铜川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与产业共同入“圈”,铜川不断挖掘孙思邈“药王”文化资源,积极布局康养产业、银发经济,加快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铜五味”高品质道地药材品牌基本形成,兴盛德成长为西北规模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天一秦昆、秦诺宁康等企业相继建成,中医药关联企业达73家,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成为都市圈特色产业标识。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铜川精塑文旅融合品牌,在跨域合作引客入铜方面持续发力。
  聚焦西安都市圈客源市场,整合红色文化、药王康养、耀瓷非遗、柳范书画等特色资源,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旅行社联合体和红色旅游“三城联动”机制,打造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做优玉华宫精品民宿群、薛家寨星空露营基地、照金国际牧场营地、金锁石林野奢营地,建设柳林民宿等一批项目,构建西安都市圈高品质避暑康养旅居地和铜川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做大赛事经济产业链,积极承办涵盖滑雪、射箭、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精品赛事和培训。
  交通同网,政务同频。通勤效率得到更快提升,服务效能更加高效。
  随着西延高铁铜川段全线贯通,西延高铁铜川站站场工程加快实施,将如期通车。咸铜铁路和梅七线完成电气化改造,“复兴号”动车组开行至西安、宝鸡和安康等城市。合铜高速建成通车,玉皇阁二号桥全幅贯通,G210惠陈公路、G210宜君过境公路、G6522延西高速耀州立交项目加快建设,G6522延西高速铜川至西安段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在政务服务上,通办事项领域持续拓宽,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等均实现跨区域办理。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市场竞争公平化、政策兑现便利化等10方面21项“小切口”改革,8项入选全省试点。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1018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秦务员”,“一网通办”率达到93%。
  西安与铜川人文相连、地缘相接,协同发展前景可期。铜川将推动全面布局、要素联通,积极承接中心城市功能转移,以更多互利共赢的意向达成、项目落地,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记者:朱红卫、杨佳)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