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以好人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风尚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08:4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李艳华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文明,宛如一座城市的精神灯塔,穿透大街小巷的烟火,照亮人们内心深处温暖的归途;又似历史长河中无声的年轮,镌刻着人们向善的永恒追求。在时代的浪潮中,我市正以好人文化为引领,书写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绚丽篇章。
  好人辈出:文明硕果满枝头
  2025年,对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收获满满。4月9日,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暨“新发展 陕西范”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及新赛启动仪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文体馆举行,我市贾学中、袁培文、王战明、李小平、吴欢喜5人凭借高尚的品德和感人的事迹光荣上榜,我市中国好人赵树良更是受邀为本期“陕西好人”颁奖,这一殊荣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我市好人文化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我市耀州区高速客运站退休职工李艳华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经过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严谨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登上榜单,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师谢华利荣登此榜。近日,中宣部发布的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50名/组中,我市朝阳实验小学学生袁玮尧脱颖而出,荣获这一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斐然:共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9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46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9人(群体)荣登“陕西好人榜”。此外,我市还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人,全国“孝心少年”2人,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及提名奖26人,这些榜样如璀璨星辰,为全市少年儿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彰显了我市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是一群群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道德的力量,让好人文化在铜川大地蔚然成风。
  好人选树: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好人带动和榜样示范,树立起一座座道德标杆,传递出强大的道德力量,全面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名片愈发闪耀。市委文明办积极作为,从寻找、评选、褒奖身边好人“小切口”入手,厚植道德沃土,着力打造“德润铜川·好人之城”精神高地,推动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在文明培育的深层变革中,制度创新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中央文明办出台的《新时代文明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好人发现—培育—宣传—礼遇”工作体系,实现新时代好少年校内外教育有机衔接,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基层治理“前哨站”。
  我市积极响应,不断深化培育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铜川市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铜川市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好人礼遇帮扶机制。向先进典型推出免费游览本市景区、乘坐市内公交车和享受在市级公立医院看病免挂号费、金融机构贵宾服务等方面的优遇政策。设立铜川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对荣获全国、省级、市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的,分别给予3000元至50000元的物质奖励。
  常态化开展礼遇帮扶有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市级领导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400余人次,邀请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参加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陕西省十艺节等大型活动,切实做到让好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生活上享关照。在全社会倡导“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努力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让向善向好的信念在每一个人心中激荡,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好人之城建设大潮中来。
  好人效应:文明新风遍及城乡
  宜君,这座宜游宜居宜养生的幸福之城,处处盛开着新时代“文明之花”。宜君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机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以“守护最美‘夕阳红’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老年人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惬意地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文明实践在宜君县结出的硕果。
  在王益区,定期开展体检、义诊、健康指导等活动已成为常态。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正在不断擘画着文明王益的壮美画卷。七月的晨光中,耀州区董家河镇石凹村,几位老人早早来到村委会前等候。市暖阳志愿服务队的车辆缓缓驶来,志愿者们抱着装裱好的照片走进院子。这是“情系夕阳·留下美好时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为村里75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用镜头记录下老人们的美好瞬间,让这些照片成为老人珍贵的回忆。
  在印台区,“印有爱 志为你”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有困难找志愿者,想奉献当志愿者”成为群众共识。通过整合全区志愿力量,构建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将分散的“志愿微光”汇聚成照亮民生的“璀璨星河”。“映前五分钟”活动在公益电影放映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播放感人至深的公益短片、讲述身边的先进事迹,累计覆盖群众5.8万余人次,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该活动成功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陕西创新案例》。在新区,护学岗、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志愿服务从“阶段性”走向“日常化”,从“集中性”变为“经常性”,筑牢了民生幸福根基。
  如今,文明培育正在从“活动式”向“常态化”转变。“文明家庭”评选带动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让大家有了值得学习的身边榜样;“移风易俗馆”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先进典型享受的优遇政策,激励着更多人向上向善,争当好人。在铜川,“好人”的示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不断引导广大市民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升文明素养,让好人好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记者:杨婷)

  记者手记:
  当李艳华坚守13年最终唤醒植物人儿媳,当张水珍40年义务照顾6位无血缘老人,当杜天祥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守护革命旧址10余载,当无数普通人在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爱心护学岗中默默坚守——这些生动的文明图景告诉我们:文明培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大地的种子。
  行走在铜川大地,河道里,志愿者们手持工具清理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环境;在田间,志愿者帮助农户采摘农产品,解决“急难愁盼”;在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课业辅导,点亮求学梦想……当这些文明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让铜川这座城市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