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深植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1 08:2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勉励他们“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和嘱托,坚持把贯彻落实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线,探索形成红色资源课程化、思政教育生活化、育人力量社会化的“三维立体”思政教育体系,努力让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铜川大地绽放更加璀璨的实践伟力。
  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打造“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
  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全局、促落实的核心作用,以党委统筹协调为引领,以校地共建共享为纽带,以社会广泛参与为支撑,凝聚多方合力,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强化党委统筹,构建红色思政育人的“新格局”。将红色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红色思政课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宣传、教育、文旅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围绕红色思政课建设制定年度计划、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工作方向明确、推进有序。制定科学系统的红色思政课建设规划,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教育一线为师生上思政课,连续6年举办“贯彻回信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着力构建“市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政课发展新格局。
  坚持校地共建,打造红色思政育人“共同体”。依托照金红色资源,打造“照金精神+”思政教育联盟,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激活红色思政教育新动能。发挥照金纪念馆作为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深入大中小学校举办照金精神“大思政课”进校园宣讲展演活动30余场次,与西安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铜川特色立德树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中小学“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的重要地位,严格落实思政课周课时量,创新“讲、练、研、培、红”铜川思政课模式。
  注重社会参与,汇聚红色思政育人的“大合力”。创新“五老+志愿者+家长”的红色育人协作模式,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活动策划等方面形成合力。邀请“中国好人”杜天祥、全国模范教师朱亚玲等先进典型及专家学者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探索建立“铜川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师资库和精品思政课程库,第一批102个思政课程、77名思政教师纳入市级大思政课资源库,常态化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广大青少年从“被感动”到“去行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少年。
  根植沃土深耕课堂,打造“照金精神”特色课程体系
  依托照金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实践,活化教材体系,丰富课堂形式,着力打造照金精神特色课程体系,让红色思政课品牌熠熠生辉。
  推动教材革命,构建特色教材体系。成立红色教育传承研究室,充分利用照金红色资源优势,通过走访老红军、查阅历史档案、研究文献资料等方式,梳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深挖照金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课本知识和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照金》《陕甘边革命斗争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编歌曲《习爷爷给咱回信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为传唱。推出专题思政课《共产党员的样子》、情景思政课《英雄山 英烈魂》和文艺思政课《照金精神谱新篇》等,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深化教学创新,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打破传统思政教材的固有模式,创设“五个一”红色课堂,开展“唱、讲、学、研、行、树、育、评”八大系列红色教育活动,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打造“照金思政”大思政课建设品牌,把思政课程、校内外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承办全省高职院校革命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成果展示暨实践研修活动。成立市县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研究会5家,挂牌红军小学8所。组织开展“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红色思政活动200余场,覆盖师生10万余人次。
  强化师资锻造,筑牢课程建设根基。实施“红色导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照金革命历史,安排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研修,鼓励教师开展红色思政教学研究,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培育“双师型”思政教师队伍,在耀州区试点思政课片区集体备课,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67名教师荣获省市级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能手称号。多维度培养师资,建立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搭建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的平台,定期组织红色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能手,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红色情怀深的教师队伍。
  沉浸体验全域育人,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激活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全域育人格局,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构建学研矩阵,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整合照金纪念馆、照金薛家寨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展陈设计、丰富讲解内容,打造集教学、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思政教育阵地,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建成全国首个“红军小学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群”。积极拓展教学阵地,打造红色记忆追寻、耀瓷文化传播、家风家训传承、“印”迹发展、绿色畅想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内涵丰富的研学实践线路,组织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红色传承育新苗·童心共筑强国梦“红色记忆追寻”文明实践活动。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思政课阵地作用,指导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宫一品”项目品牌。创建“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德育示范学校17所,2个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照金北梁红军小学被授予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全国首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强化数字赋能,让思政教育“无处不在”。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VR、AR技术,还原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实景实境中触摸历史,“亲身”体验红军战士翻山越岭、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为革命献身、不畏艰苦的崇高革命理想和情怀。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开发红色思政云课堂,推出“云游照金”“红色微课”等栏目,打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无边界学习环境。探索文博场馆思政课新样态,建立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青少年教育资源库,研发《铜博之“最”》等系列课题40余套,开展“我在铜博修文物”直播、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研学实践活动60余场次。
  促进实践转化,让照金精神广泛传承。开展“照金精神研学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照金革命老区,参观革命旧址、采访老红军后代、参与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举办“新思想润铜川——习语‘典’读话成长”中小学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思政课堂深入讲、经典诵读分享讲、线上云课广泛讲等方式开展系列主题宣讲,引导全市广大少年儿童以“典”明理、以“典”修身、以“典”立志。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连续6年举办“强国复兴有我 争做时代新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和学习宣传活动,先后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名,全国媒体最关注孝心少年2名,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26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王天娇累计为8万多名游客讲解照金革命史,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红领巾讲解员段梦璐讲述的主题微队课被全国少工委“红领巾爱学习”平台推送。

(通讯员:谭小平、翟静)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