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八月,暑气未央。
记者走进全市多个就业服务场所,感受到人社部门“稳就业、促增收”的决心和行动与天气同样火热。
零工服务中心人头攒动、秩序井然,寻活双方优中挑选;社保服务窗口现场办理业务减少,“免申即享”业务的开通让群众跑腿明显减少;创业担保贷款业务下沉金融机构,群众要贷款直接找银行,省时省力早盈利。这“三招”实实在在的精准服务举动,振奋了全市就业市场,牢牢托住了“稳就业”基本盘。
市人社局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目标任务均已完成过半,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零工服务中心:从“路边蹲活”到“清凉择业”
早晨七点多,位于耀州区药王路的零工服务中心挤满了前来寻活的群众。
凉爽的空调房里,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类用工信息,桌子上摆放着用工信息宣传页,6个零工服务中心工作群实时推出各类用人信息,小程序“铜川有活儿”平台也在发布各类求职招工信息。
耀州区孙塬镇孝西村村民王建打了30多年工,以前寻活就是和大家伙往马路边一蹲,夏天热、冬天冷,自己带的水喝完了就没有了。“到街道边的商店要水喝,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人家就不高兴了。”现在,他们在零工服务中心寻活,不仅冬暖夏凉能休息,还能喝水、能热饭。
来寻活的曹新宏师傅向记者展示他微信群里发的用工信息,他对记者说,寻活要有耐心,如果大清早没有找到合适的活,不能急着回家,要等临时找人干活的主家。零工服务中心真正给大家解决了落脚点问题,让他们寻活变得更有尊严。
说话间,陕西忠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卢较龙走了进来,他要给厂里招一批职工。“我们公司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听园区别的公司说在这里招人比较快,我们就来了。”很快,工作人员就把卢较龙要求的用工信息通过“铜川有活儿”平台和“市零工服务中心”6个工作群发布了。
在这里,“用工方”和“找活方”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择优选取。
“零工服务中心不仅是咱寻活时的落脚点,更是咱的‘家’。”王建感慨很深。
2022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第一家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市级零工服务中心,目前已发展到5家,覆盖了各区县;还有线上服务平台“铜川有活儿”同步发力促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求职者4.5万人次,发布就业岗位9.7万个(次),成功对接零活1.6万人次。
社保补贴“免申即享”: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社保卡里突然多了6千多块钱,一看短信才知道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到账了。”新区灵活就业人员雷艳红告诉记者,她今年还未提交过申请资料,补贴却“自动发放”了。
这得益于市人社局推出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免申即享”服务。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冯慧介绍,我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从2007年开始实施,针对就业困难的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人员,以及毕业两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符合补贴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在线上或者线下窗口进行申请,提供缴费税票,有个别群众因为怕麻烦或者不知道政策就放弃申请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让社保补贴精准发放到每一名符合条件的群众手中。今年,市人社局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新路径,推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免申即享”服务。
该服务依托铜川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自动提取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信息,通过后台数据比对,自动为符合二次或三次补贴申领条件的人员实现“免申即享”,自动将补贴拨付至其个人社保卡账户。
“2022年下岗后,我在市职业介绍中心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工作人员告知我可以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023年我通过‘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申请了第一次补贴,2024年缴完费还未申请就收到一条补贴短信,咨询后得知,市人社局开通了‘免申即享’业务,符合条件的人员不用申请就能直接拿到补贴,真是太方便了。”灵活就业人员宋爱芳激动地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了“免申即享”服务。人社部门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了社保补贴精准发放。
创业贷款业务下沉:从“多次跑”到“一次成”
记者来到位于新区龙记·国际街区的新区枫秋装修设计行时,老板尹新立正在为客户介绍木门。
“今年以来我一直有活干,多亏了市人社局的30万元创业贷款发放及时,让我赶在装修旺季之前把店重新开了。”尹新立感激地说。前期由于缺乏资金,尹新立的装修行曾一度难以维持,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好政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业贷款效率,3月底,市人社局在耀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试点开展创业贷款业务经办工作。把个人创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贴息贷款的业务受理、经办,以及审核工作全流程交由信用社直接负责,人社部门不再参与创业项目前期的风险评估、实体经营状况以及吸纳人员情况调查等工作。
“这样做有效减少了多部门的重复审核,能进一步提升全市创业贷款的服务水平。”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工作人员王静介绍。
尹新立告诉记者,他从申请创业贷款到拿到创业贷款,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仅去了信用社两次。第一次去是咨询贷款事宜,准备好资料之后他不会在手机上申请,第二次专门去请信用社工作人员帮自己操作。
“你看这方便不、快不快,我自己都很吃惊。”尹新立感慨是有原因的。4月正是装修旺季,如果资金不到位,他的生意根本没法做,他赶在创业贷款业务下沉金融机构后第一批申请,在很短的时间拿到钱,让自家生意不断档,既保障了自己的生活,又带动了装修行业一批人就业。
全市创业贷款业务分别下沉在耀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华原路分社和华厦路分社。据统计,自创业贷款业务下沉信用社4个多月以来,共发放贷款近700万元,惠及一批创业群众和企业。
(记者:刘冰剑、董唯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