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碎片化、浅层化阅读的今天,什么样的报道能够打动受众?“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对记者而言,深入现场才能找到“源头活水”,创作出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的好新闻,才能让文字的力量感染受众,让思想的光芒透过新闻报道照亮奋斗的行程。
从即日起,铜川日报推出“记者在现场”栏目,记者将行走于田间地头,深入到项目一线,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以直观笔触记录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用生动、鲜活的报道讲好铜川故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春寒料峭,印台区昱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却早早变了一番模样。
无人机视角下,一栋栋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难得的好天气,刚刚揭开“被子”的种苗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在果品示范棚内,温度已达到27摄氏度,果农开始通风降温,给果树一个更舒适的生长环境。
推开帘子步入棚内,满眼苍翠、生机勃勃,吊干杏的花朵已完全绽放,樱桃的小果子也水灵灵地挤满枝头,果农们来回穿梭疏花疏果,春意就在这进棚的一瞬间扑面而来。
“咱今年第一次把吊干杏引进大棚种植”,忙碌的果农王润停下脚步,满含期待地说起了今年的新变化,棚里的吊干杏长势不错,估计会和樱桃一起在四月份上市。
科技引领,科学栽植是昱春农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近年来,该企业以研究、开发和示范园建设为主导,先后研发出“脱毒苗”“吊干杏”“移动果园”等项目,势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将果树栽植在一个适当的容器内,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免去了人工打药除草,甚至可以定制果树生长的土壤、养分、水分、光照等条件,便是“移动果园”的精妙所在,使果树生长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固有路径,广受果农们欢迎。
100亩的育苗基地、80亩的果品示范园和1500盆移动盆栽。该企业经过7年稳健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集种植、新品研发和示范园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
随着近期人工智能大热,企业负责人葛凤霞谈及未来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昱春农业将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到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推动农业生产流程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AI+农业’的应用实践,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