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人们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1月18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第五阶梯教室里,一堂生动的培训课正在进行。
“在这三种成分里,脂类是框架,我们再给大家细化一下……”
为切实加强全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保护和传承民间中医技艺,规范提升民间中医从业人员诊疗能力和水平,由市中医药发展中心主办、陕西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铜川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民间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自2024年12月21日开班后,深受民间中医爱好者欢迎。来自我市各行业一百余名民间中医爱好者参加到培训中,每逢周末,大家都抓住机会,学习知识。
“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都是基层的医疗工作者,对于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都有清晰的认知,基础也不错,现在中医药学科发展非常迅速,临床中对病人的诊疗不应该还停留在诊疗环节,我们应该前移,治未病,了解疾病的基本特征,从预防的角度入手,帮助病患,所以我们这门课程就是要告诉你,身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更好地了解身体构造。”陕西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韩曼告诉记者。
本次培训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优质教学师资,为参训学员系统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课,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针灸学,中医内、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专业课相关课程。
“作为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神圣使命,目前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要大发展,就要从基层做起,铜川拥有悠久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我们熟知的‘药王’就是铜川人,在我上学的时候,学习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对铜川就印象深刻,药王孙思邈一直是我的榜样,这次能有机会来铜川授课,我非常乐意,也很向往这个地方,能为铜川地区的中医药发展、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是我非常荣幸的事。”陕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于远望真挚地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民间中医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中医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力量。此次培训共计900余课时,采取周末授课方式进行,将于2026年结束,课程内容全面丰富,涵盖中医经典理论、临床诊疗技巧、中药方剂应用等多个领域。
参加培训的学员杨艳芳是陕西药王故里艾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她告诉记者,当得知这次有培训机会,公司的同事们都兴奋极了,4个人相约一起报名,参加培训。
“我对中医的了解一直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我一直喜欢中医,过去也一直买一些中医药书籍学习,但总觉得没有方向,内容也比较枯燥,参加这次培训后,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我受益匪浅。”杨艳芳说。“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医学知识,但没有这么深,就是一些艾灸、拔罐这类的,为了更好地做好业务,服务好顾客,也希望自己能多学点。”她补充道。
“平日里看病我们可以,但咱的理论知识不够充分,如果能把老师讲的理论知识和咱的实践结合起来,那就是一个全新的提升。这次咱们市上开这个培训班,周末时间线下学,周内一节线上课,时间充裕,来充充电,既不影响工作,还能学习,我觉得特别好。”印台区压疮烧伤医院院长冉增耀告诉记者。
“举办此次培训班是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将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目标的具体体现。希望参训学员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弘扬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静心学习,切实提高中医药知识水平,做‘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践行者。”市中医药发展中心主任靳康鹏说。
(记者: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