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铜川)生产调度用房奠基仪式
陕西秦酒文化展示中心秦酒庄园
铭帝铝业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作业
年产铝锭、铝棒各5万吨的陕西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再生资源项目
陕西闫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卤制品生产现场
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
耀州区惠塬工业园区现代化水泥生产线
工业园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群化等项目聚势发展,产业升级“向新而变”;产业链上,“风、光、火、电”多能互补,能源转型“向绿而生”;城市农村,文旅、商贸、农业、民生等领域蹄疾步稳,社会事业“向好而行”……
岁末交卷,铜川高质量发展落笔有声。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铜川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市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主线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在事关铜川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考中交出了精彩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答卷。
因势而谋 奋进号角铿锵有力
时间是伟大的记录者。回望铜川高质量发展,奋进的每一步都贵在务虚而求实,谋定而后动。
开局关乎全局。2月18日,春节收假第二天,全市深化“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推进会召开。市委主要领导的工作要求掷地有声:“深化‘三个年’活动,载体抓手要再细化再具体,强化‘比’的意识抓项目招商、‘立’的意识抓营商环境、‘学’的意识抓作风能力,不断营造‘抓项目攻坚、比质量效率’浓厚氛围,以项目之进推动发展之进。”
“动员令”也是“进军号”。开年的谋篇布局,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厘清了思路,鼓足了干劲,也点燃了铜川人民奋发向上的热情。
会后,一场场务实高效的会议,一次次开放诚恳的接洽,一件件举措有力的行动,走出去、引进来、扶实体、比学赶超,稳住经济大盘;强链条、招人才、增后劲、持续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发展需要不断科学谋划思路,找准突破口。11月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区县委书记工作汇报会,听取全市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要求,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扭住重点,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全力冲刺四季度,奋进打好收官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市级层面经济运行调度更加趋于精准化,加快推动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因地制宜,不断强化对当地经济运行的精准调度,靶向施策,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首铜川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短期有目标,长远见路径,这是铜川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远见。看成效,项目建设提速显效、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每一组令人鼓舞的成绩、每一次让人欣喜的变化都折射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
应势而动 发展步伐蹄疾步稳
重点项目建设正酣,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光电子企业比邻而居,直播带货持续“出圈”……冬日里的铜川,处处尽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时间见证发展的脚步,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紧盯“九个突破求进”,统筹实施“五个行动”,聚力抓发展、促转型,抓作风、提效能,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着力增强市场信心。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稳增长周督导机制,市政府领导领衔推进稳增长工作,“一指标一专班”强化偏离度管理,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6087户;培育“五上”企业65户。
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以“五抓五比”为统揽,认真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扎实开展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活动4次,市级领导领衔包抓推进34个重点项目。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坚持把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陕有色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年产5万吨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铝-再生铝-铝精密深加工”链群迅猛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隆基12GW单晶电池、年产200吨磷化铟等项目加快建设。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成功举办2024以旧换新暨“乐购铜城 畅享焕新”促消费活动,11月10日—14日,举办铜川市首届非遗大集暨新区坡头民俗古会,涵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义诊、人才招聘、产品展销等,进一步活跃消费市场。我市成功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城市,成功承办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接待国内游客增长20.81%、总消费增长23.65%。1—10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坚持发展为民理念,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截至11月30日,预算收入完成21.8亿元,严把支出关口,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9亿元,完成任务的187.81%;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6.77%、120.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3%、7.2%。秋粮总产28.12万吨,增长3%;园林水果产量12.99万吨,增长5%,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
乘势而上 创新驱动行稳致远
唯创新者能先行,唯奋斗者能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出专门部署,这些都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铜川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聚焦建设科技强市目标,积极抓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今年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落月主减速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空间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能力的重大跨越,填补了空间发动机试验能力空白,有力保障和支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
为加快把创新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这几年,铜川还下大力气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人才队伍建设、科创主体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等出台配套政策22项,编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及市级政策包,开展“先投后股”试点,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科创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能加快集聚。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高效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铜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我市4种农作物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参与空间育种实验、“铜麦6号”亩产766.42公斤刷新全国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陕西中环机械自主研发的煤矿用履带式巷道铣刨机获批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抓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创新承接“三项改革”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经济发展的活力迸发,一处处变化展现着城市风貌的崭新格局,一项项创新折射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目之所及,皆是火热发展的图景;耳之所闻,皆是追赶超越的铿锵声音。全市上下将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好的精神面貌、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作善成、苦干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记者:徐国玺、惠路 摄影: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