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台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加快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三大战略,着力构建“一心一带三园五区”十大重点板块,聚力建设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高新区、文化旅游特色区、幸福康养宜居区。
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坚持稳增长首先稳工业。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制造业产值增长11%,三次产业占比分别达到 5.6%、55.8%和38.6%,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辖区单位GDP能耗下降13.2%,排名全市第一,印台环保产业园获评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试点,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我区排名第二。坚持抓发展必先抓项目。连续两年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抓、“红黄绿”挂牌督办、稳投资专班调度等机制,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78个,获省发改委高质量项目建设通报奖励;今年11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100个,落地建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建成投运新增产能项目5个,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坚持促转型优先育产业。政企合作盘活闲置资产,依托铜川老铝厂打造陕西首家绿色铸造产业园,区矿联合共建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在矿区“腾笼换鸟”引进东坡大部件维修制造、30兆瓦屋顶光伏等项目,让老巢栖新凤、包袱变财富。深化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西工大等集团院所合作,着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突出科技赋能,优化现代果业、生猪肉牛、畜禽蛋鸡全产业链布局,今年4月7日,我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增效能与优服务并举,民营经济更具活力。护航民企行稳致远。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同非公经济代表联系制度,实行“主管部门指导+商协会联络”机制。2023年全区在册民营市场主体3300余户,民营“五上”企业67户,民企税收增长61.5%。建强园区承载平台。把园区打造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修编顺金、周陵两个省级园区整体规划,拉大框架、盘活资源,根据产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绿色铸造、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等“园中园”实现“七通一平”。2023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40%,排名全省前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巩固拓展全省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18项,区政务大厅入驻服务事项406项,其中228项实现“一网通办”。依托“陕企通”平台和“12345”热线,探索民营企业反向评价政府机制,出台《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行政审批、司法服务等“移动办公桌”进驻园区,推动减税降费、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料、融资贷款等发展难题50余个。
招项目与引人才并联,开放型经济更加包容。“走出去”开拓市场。组建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班,组织九州果业、北果春等企业参加中蒙博览会、进博会等商贸活动,咸亨青砧苗木、八方智果果蔬汁等特色农产品亮相中亚东南亚(农业)经贸合作对接会。2023年外贸备案企业19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433万元。依托苏陕、印亭协作平台,在亭湖区设立印台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馆,开设直销点20余个,建成亭湖在印“飞地果园”,带动印台苹果市域外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请进来”谋求合作。主动融入全省24条重点产业链,推行“6+3”重点产业链长制,完善产业图谱,深化与华润集团、中能建、陕有色、省外经贸等国企央企合作,储备实施清洁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高效畜牧等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5个。借助丝博会等商贸平台,吸引英联饲料、时硕科技等外资企业落户印台,2023年完成外资投资115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3.83%。“用真心”招才引智。将企业引才需求纳入全区人才计划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出台人才引进“二十条”新政,储备人才公寓300余套,全区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平台运营人才86名。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聚焦“东技西引、东学西践”,组织开展“百名干部东部行”活动,帮助干部开阔眼界、提升思维、打开思路。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省市级研发中心和专家工作站10家,开展“三项改革”科研合作项目5个,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强基建与拓应用并进,数字经济进程加快。加快数字基建。辖区建制内所有社区(村)全部通宽带,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超过98%,有线宽带速率百兆以上;辖区宽带用户7.6万户,城区、镇村5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入驻京东、申通等快递物流企业14家,开通镇村邮路26条,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数字经济双创产业园和密尔克卫鼎铭物流园,累计入驻企业18家,平台注册企业1100余户,2023年贡献产值3.3亿元、纳税1000余万元。建成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平台,孵化入驻电商企业19家,2023年电商交易额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620余万元。建成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绿色铸造产业园数字“云平台”,京东云仓、绿谷同创、中煤电子等网络服务企业入驻印台。深化数字治理。配合省市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推广“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政务公开排名全省前列,获省政府专项表彰。聚焦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城市可视管理、智慧平台等项目12个,完成8个智慧社区改造,建立乡村“531”立体网格治理模式,构建区、镇、村三级网格联通体系,全民健康信息、远程医疗辅助、数字校园普及、水旱灾害防御、无人机森防救援等实现线上服务。(记者:郭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