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粮食根基更稳 生态底色更绿 保障服务更强

——铜川谱写自然资源工作新篇章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18 09:5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春水澄碧,青山隐隐,群鸟翔集,一派和谐自然风光。
  与美丽风光印证的则是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做优规划体系、做实耕地保护、做大资源开发、做美绿色文章、做细民生实事,共绘铜川自然资源工作美好蓝图。
  春光正好,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奏响奋进强音。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立足新时期铜川转型发展阶段,以引领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持续发挥自然资源保护和保障作用,以实干实绩谱写铜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端牢粮食饭碗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走在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的山野间,眼前麦浪翻滚,绿意盎然,不久后,这些成熟的麦子就会被村民收割回家。谁能料到,此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杂草丛生。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耀州分局批准耀州区关庄镇柏树塬村等2个镇8村土地整治项目,推动耕地占补平衡。一时间,机器轰鸣,推路、平地……热闹非常,项目竣工后,极大地改善了土地利用条件,新增耕地规模22.6171公顷,可增加粮食产能101776公斤,亩均收益约900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本在“地”。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夯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逐级组织签订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完善四级“田长制”管理体系,制定“田长制”考核办法,建立各级田长、巡田网格员责任清单,构建以田长制为抓手的全程一体化耕地保护新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年度进出平衡制度,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控,做好耕地流向日常监管,确保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加大耕地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以“零容忍”态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新增占用耕地违法问题,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此外,该局还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科学编制年度供地计划,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增存挂钩”制度,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指标使用机制,促进土地高效精准报批供应。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督促指导区县、园区先行完成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相关区域评估,明确建设项目固投等控制性指标要求,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用好招商引资明白图,坚持以地招商,引导项目优先使用省政府已批回的存量建设用地,缩短项目落地周期,指导区县、园区通过“腾笼换鸟”、招商合作、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低效土地盘活利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变废地为新绿 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只此青绿美如画,生态旅游绘新景,“五一”假期,王益区军台岭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露营、骑行。重重青山相拥而立,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舍,乡村的惬意和静谧让人沉醉。然而,这片希望的田野在2022年之前却是另一番模样。
  在军台岭村紧挨着的山头就有一座废弃矿山,这座废弃矿山属于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场,矿区内遗留大量采矿废渣和裸露边坡,导致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压占损毁、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军台岭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效益损失不可估量。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充分发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引领作用,强化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大矿山基金提取,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施。与此同时,该局抓实矿政管理,提升矿山修复能力,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改革,实现矿业权出让与产业发展联动,推动代持矿业权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开展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制度和矿山储量年报工作机制。
  2022年3月军台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动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废弃建筑拆除、松散岩石及孤石清理、格宾挡墙砌筑、绿化和停车场工程,完成绿化100亩,植树包括油松、柳树等,已通过了项目初验。如今,废旧矿山布满新绿,观景步道上游客三三两两,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化身“店小二” 温暖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7日上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内,人来人往,李先生正在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手续,“一站式办理”让李先生的体验感非常好。除此之外,“绿色通道”“办不成事”窗口等让服务大厅办事更加人性化。
  “我们现在是一个窗口受理,资料内部流转,群众从多跑几次,变成一次办理,办理时间从3天变成1天办结,非常方便。”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袁保民介绍道。去年一天清晨,市民王女士神情焦急地走进大厅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但因所有权证上的姓名、身份信息均与实际不符,且她急需快速出售房屋给丈夫治病,这让王女士犯了难。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协助她收取了申请登记资料,并快速请示领导开通“绿色通道”。一切准备妥当后,工作人员通过“上门服务”便民措施,赶到医院为王女士现场办理了转移登记业务。今年以来,市不动产服务中心凝聚合力,解决民生问题30余个,上门服务21次。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深化“交地(房)即交证”改革,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用地“一站式”办理土地交付和土地不动产权证,推动新供地项目和新建商品房项目“交地(房)即交证”常态化。畅通业务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实行不动产登记服务“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和交易、登记、纳税并行办理,变线下纸质流转为线上信息推送,不断扩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覆盖,实现数据资源和成果共享,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此外,该局还深化规划用地业务“五同步、五下放”机制,建设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系统,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记者:张欢欢、张梦焕)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屈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