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守正创新担使命 聚焦重点抓落实

为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宣传力量

市委宣传部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22 09:2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全面对标对表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安排部署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将“实”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鲜明底色,持之以恒将工作“路线图”转化为“实景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铜川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以“实”学筑牢思想根基。党员干部带头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市委中心组“432”学习机制,坚持原文原著学、专家辅导学、典型案例学、现场考察学,抓好学前预习、学中研讨、学后转化三个环节,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印发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导意见,对学习方式、学习质效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有学习、有认识、有结果、有反馈的贯彻落实闭环。基层群众联动学。擦亮“新思想润铜川”宣讲品牌,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充分挖掘用好专家教授、农村老党员、行业骨干、先进典型、乡贤能人等各级各类宣讲力量,聚焦“一老一小”和“三新”群体,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全年开展各类宣讲1000场次以上。丰富形式广泛学。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进企业 强思政”走访调研,发挥“学习强国”铜川学习平台作用,利用乡村文艺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把“我们想说的”与“群众爱看的、想听的”结合起来,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浓厚氛围。
  以“实”干展现担当作为。推动新闻宣传浓墨重彩。强化经济宣传,组织“高质量发展铜川实践”等主题采访,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温度、有影响的全媒体报道,大力宣传全市深化“三个年”活动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现我市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火热场景。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培育库,紧盯文化企业营收增长,力争全年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户,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率超过10%,文化及相关市场主体增长15%以上。围绕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包装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个,着力打造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业态,让文化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依托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耀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资源,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命名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5家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广“映前五分钟+公益电影+文明实践”服务模式,开展“读中华经典 诵盛世华章”“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主题读书活动,组织各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300场次以上,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实”招压紧责任链条。在阵地监管上出实招。坚持上下联动,加大对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指导检查力度,深化专项督查和巡察专项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守牢安全防线。加强新闻、出版、电影等行业监管,命名一批市级“护苗”工作站,组织软件正版化工作专项整治和“回头看”检查,营造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在制度保障上出实招。通过修订我市《〈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和《铜川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制定印发《铜川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用务实管用的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结合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班和文化产业、新闻发言人等培训,练就敢打必胜的真功夫、硬功夫。发扬实干作风,细化市委“三张清单”工作要求,建立四定管理(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五步推进(周调度、月分析、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核)抓落实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