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小包裹”里的大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06 08:5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还有几天,就是中国的农历春节。快递公司纷纷打出“春节不打烊”的口号,服务网点正常运营,分拣机上快速分拣的包裹,街头巷尾灵活穿梭的快递车……一个个忙碌的场景,构成了2023年全市邮政快递业发展的生动画卷,传递了经济发展的温度。
  速度更快了
  去年樱桃季,邮政、京东、顺丰等各个快递公司早早把临时收寄点设置在村里,中午12点前发货,下午就可以到,省内其他地市24小时内寄到,省外一般是48小时内寄到;2023年“双十一”期间,铜川顺丰升级“同城半日达”服务,在营业部配置“前置仓”,主打“上午寄下午到,下午寄当天到”,让“快”变为“更快”。
  快递“跑”起来,首先是因为消费者“买”起来。快递,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刚需,其数据是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2023年,全市邮政快递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61.58万件,同比增长10.44%,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18.77%。其中,快递业务投递量累计完成1110.29万件,同比增长71.82%,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27.91%。一件件小小包裹,连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彰显了我市邮政快递业发展的强大韧性。
  范围更广了
  近年来,为积极实施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市邮政管理局大力推广“快递+特色农业+农户”助农模式,积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下乡进村,开展产销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市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将快递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积极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引导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2023年,全市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邮政、顺丰、京东、德邦全部快递进村,其他主要快递品牌快递实现进村率达85%以上;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建设238个,站点建设覆盖率66.30%。
  邮路绵延,见证山乡巨变。市邮政管理局与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2023-2025年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推动印台区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建成客货邮线路3条10个站点;实现宜君县极兔、韵达品牌进村。樱桃旺季期间,指导顺丰、京东、邮政等企业建立临时收寄点,统一揽收、分装、运输,缩短寄递时效,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寄递渠道销售樱桃15余万件。全市累计培育精品项目2个,带动农产品销售额4835.9万元,邮政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今,我市的乡村有了快递网点,消费品进得来,农产品运得出,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把人们销售农产品的门槛降至零。
  服务更好了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我市快递业务量激增,快递包装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新增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加快快递包装循环应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在市邮政管理局的推动和快递企业的努力下,绿色包装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小小包装,是折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面镜子,循环利用快递包装,是许多快递公司推动快递绿色化的首要手段。
  去年以来,市邮政管理局全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开展快递包装实地抽查,对全市9家主要邮政快递品牌、共计抽查进港邮件快件363件。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和快递过度包装治理,共开展检查11次,检查企业网点20个,出动检查人员55人次,对寄递环节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编织袋问题立案调查1起。深入实施“9218”工程,目前,电商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9.27%;推广应用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数量6.37万件;推进快递包装回收和复用,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数量50.01万件。实现新增或更新邮政快递配送车辆比例达到83.33%。此外,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141个网点。
  关爱更多了
  如何给予快递员幸福感和归属感,是快递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去年,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总工会开展2023年春节送温暖走进新业态活动,慰问邮政、京东、顺丰、圆通、中通等十二家快递企业的50名生活困难职工;开展“工会送清凉、防暑保安康”慰问快递小哥活动,累计慰问“快递小哥”260余人。成立共青团铜川市邮政快递行业工作委员会。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开展“最美快递小哥”评选活动。表彰2022年度铜川市邮政快递业先进单位3个、“勤劳小蜜蜂”先进个人12人。全年开展快递从业人员技能培训175人次,其中政府补贴培训100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2人次。
  关爱是一场“双向奔赴”。快递员群体在收获社会各界关爱关注关心的同时,能够主动发挥走街串巷、服务民生的职业优势,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等活动,变身社情民意“信息员”、文明城市“宣传员”、基层治理“监督员”。(记者:李由)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