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30 09: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近年来,铜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办好青少年抚养教育、年轻人就业成才、民政兜底保障、文化惠民等民生实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办人民满意教育



 
  完成教育投资2亿余元,创建省市级德育示范学校17所,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6所,订单式开展教师培训22735人次,17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建立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106项,拨付资助资金9959.3万元,资助学生2.97万人……
  2023年,铜川教育聚焦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中学,咱们铜川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铜川跟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开展校地合作办学,这对我们家长来说可是件好事,以后孩子就近就能上个好学校。”一想到再过几年自家孩子也到了上学年纪,陈女士不禁感慨道。



 
  近年来,市教育局持续优化整合现有学校资源,大胆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借鉴“名校+”和集团化办学经验,多方引进市外名校团队,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努力为全市人民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市教育局与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合作开办铜川市实验中学,2023年9月1日顺利开学;市一中、王益中学、市二中与西安高新一中实施“云校+”项目合作办学;耀州区成功引进冯恩洪当代好课堂专家团队,并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帮扶共建;宜君县与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合作帮扶办学,在师资队伍、优秀学生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激励评价机制,出台《铜川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分学段制定质量评价细则,科学开展质量监测和分析评价,有效激发办学活力。“双减”工作成效持续巩固提升,55家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流程监管。义务教育大班额持续消除,不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降至5.7%。2023年新增3所省级试点示范基地园,基地园22所占比17.6%,居全省第一。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承办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研讨会,完成选课走班,2023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理科最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就业“饭碗”越端越牢




  1月21日早8点,位于新区的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零下10℃。
  在仓储物流中心,陕西助农优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阳,将前一天晚上的六七单苹果订单信息一一核对好后,选品、包装、封箱,检查无误后,打包发货。
  看着一箱箱苹果发往全国各地,张阳笑了,往事萦怀。
  时针拨回到2015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阳和爱人王磊入驻到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从在孵企业到已出孵企业,张阳两口子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微商、圆通快递总代理、社区团购……直到创办陕西助农优选科技有限公司,销量持续增加,口碑越来越好。
  在铜川,像张阳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有想法、有胆识、有能力、想创业,但缺乏资金,没有政策支持,“梦想”很难落地。
  成立于2014年7月的铜川市大学生孵化园伸出了“橄榄枝”,不仅为正在创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创业创新的平台,更是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者加入进来。
  近年来,铜川持续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带动青年群体创业能力,截至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企业90家。同时,孵化园还晋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铜川市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突破”。
  “拎包”来创业,还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等,2023年,市人社局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91家,成功孵化创业实体2115个,带动就业1.49万人。
  在这片沃土,除了创业创新,社区工厂也在火热发展。
  咔嗒、咔嗒、咔嗒……位于印台区印台街道的铜川信达宝利工贸有限公司社区工厂,还未入内,阵阵机杼声不时传来。
  循声而入,只见女工们或缝制,或钉扣,或锁边,抑或检验、包装……大家低头忙碌着,一派争分夺秒的生产场景。抬眼望去,车间内还堆满了各种布料,放满了箱包、书包成品。
  一批批品质上乘、制作精美的箱包正“整装待发”,即将被运往欧美市场。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保障,一头连着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2023年,铜川就业工作紧扣“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优先政策”要求,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牵引,以“雁翔铜川”精准就业创业服务为统领,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不断改善就业结构、优化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兜牢民生底线



 
  “最近天冷,您身体怎么样?”前几天,王益区青年路街道办民政工作人员趁着空闲,又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李二欣家里,一进屋就询问老人身体情况。
  老人今年79岁,独居多年,之前无人照料。街道办安排社区民政干部作为其照料护理人,经常入户走访,陪老人说话,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见是“熟人”,老人笑着招呼:“这不是享受上国家的好政策了嘛,上个月又申请到了廉租房,家里啥都好。”
  对于高龄、失能、残疾人士来说,集中供养是相对妥善的方案。然而,对于像李二欣老人这般并未选择集中供养的人来说,如何才能有效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铜川通过提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和照料护理补助,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为全市空巢特困老人提供洗衣、助餐、助浴等上门探视服务,以及发放困难群众取暖补贴,建立特困供养对象民政医疗救助机制等,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照料服务水平。目前,全市1270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逐人逐户建立台账,实现了“幸福供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铜川兜牢民生底线,逐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低保提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每人每月66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每人每年5370元;特困供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1.3倍同步提高;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1800元。同时,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认定低保边缘家庭2100户6430人;建立435支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发现并救助遇困群众6976人次;大力推进“e救助”掌上办,确保受困群众救助及时。2023年发放救助资金1.88亿元,实施临时救助2.12万人次,有力保障了2.73万名低保对象、1723名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乐享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年关临近,年味越来越浓。
  1月25日,新区正阳路街道秦岭社区,喧天的锣鼓,多姿的秧歌,一场精彩纷呈的首届民俗文化年货节正在火热上演,由高白茹、张瑞联袂演绎的秦腔经典剧目《花亭相会》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众多秦腔爱好者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这是我最喜欢的唱段,百听不厌,撩咋咧!”
  如今,在铜川,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接连不断,可圈可点。
  说起2023年的文化盛宴,时至今日,还让市民津津乐道的文化活动自然是在铜川承办的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初秋。名家名剧荟萃铜川,各类曲目震撼人心,经典剧目感人肺腑,“爆款”歌舞惊艳全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一份份滋味悠长的文化大餐,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盛宴。
  无论是哪类作品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演员们忘情演出,全身心投入,现场观众好评如潮,掌声雷动,不时用手机拍摄精彩瞬间,大家直呼过瘾。
  此外,“大地欢歌迎‘十艺’”文旅消费季节2023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第30届消夏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唐装游园、旗袍走秀,“送文化”等,精彩纷呈,让人不亦乐乎。
  2023年,铜川文旅产业强劲脉动,成功举办2023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等,城市影响力、美誉度极大提升,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铜川着力做实文化功,打好惠民牌,使群众阅有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演有阳光大舞台、学有群众艺术馆,真正做到了天天有演出,月月有好戏。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连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美术扶贫小分队、摄影扶贫小分队,合唱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骨干先后在全市部分乡镇、乡村,开展义写义画送春联活动,义务为贫困户和乡亲们拍摄“全家福”,并通过歌声、舞蹈和小品等把欢乐传递到千家万户。
  群众自发组建的各种文化艺术团体越来越多,群众自主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歌声、舞蹈,抑或新老戏迷的吹拉弹唱,街头广场不期而遇的摄影、书画展,点点滴滴浓缩着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
  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



 
  迈上新征程,铜川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用更多有温度的举措和暖民心的行动,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更好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张芳、彭冰、冀潘渝)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