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科技创新激活铜川产业发展新动能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05 08:2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建成投用,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卫星大数据应用院士工作站在铜川落地运营,灵动航天总装总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等25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陆续在铜川落地,以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商业航天、生物医药为新兴的“2+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铜川市牢牢把握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对标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使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等科技型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制造“洼地”蜕变为智造“高地”
  走进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展示中心,卫星、无人机、发动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灯具……给参观者呈现出一个科技感十足的铜川。位于新区航天科技产业园的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是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行的产业科技创新综合平台,入驻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卫星大数据等十余家专业研究院,落地企业31户,引进高端人才263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医药、新型材料、商业航天、航汽铝深加工等领域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实现产值2.3亿元。
  几年前,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多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摆脱对煤炭、水泥等资源的过度依赖。先后改造提升和引进的食品、车桥、铝冶炼等接续性产业,产品附加值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一直没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难以摆脱制造业“洼地”的处境。
  近年来,我市抢抓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机遇,先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航天科技,推动新材料、中医药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力量打造铜川发展质态的巨变。2020年以来,随着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数量上的新增长、产值上的新突破、成果上的新成就,不断地为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植入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
  以卫星研发制造、火箭研发生产、卫星测运控、卫星数据应用等为核心的航天科技产业集群为例,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培育航天科技企业31户,陕西(铜川)星邑公司测运控完成全国大三角布局,测控在轨卫星58颗;成功发射了“铜川一号”“丝路卫星”星座“智星一号A星”……一大批铜川“智”造企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我市打造出一张张新名片的同时,助推铜川逐渐走上智造“高地”。
  政策资金“双引擎”助推科技产业步入“快车道”
  我国首颗民营科学实验星“铜川一号”成功发射,国内首台、全球第三台镁合金半固态射压成型设备落户镁高镁诺奖(铜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我国商业航天公司首次在国际上参赛并获得大奖——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参加的代表队荣获第十届“国际空间轨道大赛”亚军……盘点铜川科技创新“大事记”,亮点纷呈。
  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航天测控网指挥展示中心、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西理华铸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骨干项目启动建设,使得我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些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我市设立铜川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金和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与长安银行铜川分行签署全市首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累计为18家企业提供11.2亿元资金支持。先后出台了财税支持、政策减费、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了“土地10条”“金融10条”等保障措施,建成了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科技产业发展做实了基础保障。搭建了一网通办、全程代办、全天候在线服务平台,制定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办法,提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暖心服务。
  通过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环境的“魅力”得到持续激发。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产业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助推铜川科技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技术+企业+人才+资本+服务”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服务模式,建立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了科研聚集→资金投入→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反哺科研的良性高新技术价值链。
  积聚人才“动能”提升产业“效能”
  2020年3月成立的镁高镁诺奖(铜川)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准晶发现者、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Shechman教授以色列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和西安理工大学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徐春杰教授团队,专注于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凝固技术、半固态射压成型技术,为航空航天、军工、汽车、3C、生物医疗、高端装备等领域提供高品质定制化镁合金产品。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发了RS66和Mg-Gd系列高强韧镁合金和Mg-Li-RE系列高强、超轻、超塑镁合金新材料及制品,全年可生产3万吨高强韧镁合金及产品,年产值1亿元,年利润0.5亿元。
  一个人才团队,孵化出一个高端项目,引领了一项前沿产业。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人才“动能”的释放助推产业“效能”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集聚科技产业发展的人才“动能”,我市通过“平台+人才+项目”模式,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谢赫特曼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双根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累计引进高精尖人才230余人。同时,促进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五所高校签订“共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协议,加快科技人才入驻及科研成果转化,引进科技成果116项。
  我市还设立了30亿元的铜川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铜川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推进新型“双创”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促进科技产业快速“孵化”。围绕航天科技、新材料、装备制造、中医中药等产业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226项,投入专项资金5380万元,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89项,开发新产品近200项;完成专利申报1196件,取得专利授权556件。全市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6.14亿元。
  据了解,未来两年内,我市将着力打造“丝路卫星星座”一期项目,为国家国防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的商业雷达卫星数据服务,同时带动一批高效集约的航天高端制造和遥感信息大数据应用企业落地铜川。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带来营业收入15亿元,利润约6.4亿元。
  其时已至,其势必成。铜川科技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迅猛势头,使得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开始关注铜川,项目、资金开始选择铜川。第五届丝博会期间,我市在西安举行了以“丝路携手 共‘铜’制造”为主题的铜川市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推介会和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为主题的铜川航天科技产业推介会,分别集中签约18个项目283.5亿元和28个项目96.2亿元。
  未来可期。未来的铜川,将在一定区域内成为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产业的代名词。铜川也将依托科技产业的长足发展,步履坚定地走实走稳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路径。(记者:张军平、刘西艳、袁欣)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张泽